在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澄城卷烟厂,有这样一个能源管理小组,他们中的成员或是生产一线的管理者,或是工艺质量的技术人员,或是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平日里,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可一旦涉及降本增效这场必胜之战,他们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驱动 打好“攻坚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为积极践行“双碳”理念,改变当前综合能耗目标指标落后的现状,该厂积极筹划,在能源管理上狠抓创新,提出多项改进方向、对策和要求。
卷包车间设备管理员黄超检查机器 摄影 闫蕾
“制丝车间对温度有所要求,之前考虑到节能的问题,把我们生产大线的空调关了,那几天气温高,车间里设备散热源又多,机器一关,室内温度立马就升上来了,我们当时就担心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制丝车间王斌主任介绍说。
质量必须得到保障,但是节能目标又不能受到影响,怎么办呢?这可给工艺质量科科长袁君民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他迅速联络“能源管理小组”,对制丝车间大线空调运行及停运状态下制丝过程稳定性影响进行研究。
经过公司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验证,证明制丝大线温度在18-30℃范围内对产品质量不构成影响,后考虑到车间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最终明确对制丝大线的温度控制在18-28℃。本次实验既打消了制丝车间对于温度对质量影响的顾虑,也为动力车间控制温度提供了重要参考,4-6月,仅关闭制丝大线空调一项,就节约用电17400度,节约电费1.5万余元。
精益深挖 打好“阵地战”
近两年来,能源管理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综合技能在交流研讨、思维碰撞、工作实践中不断进步,同时,大家也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感,经过多年积累,一批技术骨干已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黄超是卷包车间的设备管理员,同时也兼任能源体系管理员,尽管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但是在提升设备运行效率这方面,他可是“小组”里经验丰富的“老前辈”。
员工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摄影 闫蕾
“大家常说:速度提上去,能耗降下来。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生产效率科学地增上去。”黄超说道,“虽说4月12日,公司领导来澄烟调研后,在提升设备运行效率这方面提出的新目标让大家颇有压力,但也同时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心,在领导的提示和规划下,我们经过反复推敲、测算,从辅料、台班产量考核等方面入手。”
辅料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不容忽视。据了解,同一种辅料,该厂招标至少三家供应商同时供货,之前一个品牌单次的供应量只够单班或单天生产使用,一换牌子,操作工就不得不停下来对设备进行调整。经过协调,厂家加大了对辅料的单次供应量,基本够一周的生产使用,大大降低辅料更换频率,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其次是备件,通过剔除一些不合格的备件厂商,一方面节省了维修设备的时间,另一方面降低了备件的损耗,同时也倒逼厂家提升备件质量。
为完成降本增效的目标任务,卷包车间形成了台班产量考核制度,对产质耗进行月度评分,再层层分解到班组、机台,每月进行严格考核,落实兑现。
“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对设备进行了提速,例如ZJ17卷接机组,我们要求将车速从6750支/分提高至7000支/分,一开始执行的时候,很多操作工都不理解,对于车速提升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大概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他们看到降低能耗的成果后,大家也自发地理解了提速的原因,并且都觉得要持续努力,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把能耗降下来。”黄超介绍。
如今的卷包车间从上到下,形成合力,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深入分析,尽力把每一项提升设备运行效率的可能变为现实。
凝心聚力 打好“持久战”
降本增效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企业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累积经济效益的过程。
澄城卷烟厂于2018年完成易地技改,之前的老厂区、多功能活动中心、单身宿舍楼等关联区域用水用电并未进行过详细的统计。为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动力车间对老厂区分区域用水用电现状开展排查,厘清了工业与非工业用的边界;通过对用水用电计量系统维护修理、区域计量管理、定期记录并持续跟踪老厂区水电消耗情况等方式,对老厂区的用水用电实现可控化管理。
澄城卷烟厂始终把降本增效摆在精益管理的重要位置,纵向求突破、横向寻提升,找出管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研究改进办法,巩固改进成果,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澄城卷烟厂,围绕“消除浪费、持续改善”的精益理念,将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扎实笃定地走下去。
(图文/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澄城卷烟厂 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