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丰镇西站是集大原高速铁路内蒙古境内唯一一座新建站房,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全线建成通车后,将彻底结束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不通高铁的历史,也将丰镇这座城市连接到全国“八横八纵”的高铁大动脉网之中。
(中铁建设集团集大高铁丰镇西站站房项目建设现场。摄/左彦辉)
2月的丰镇,刚下完一场大雪,夜里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这里的在建工程大多已经进入冬歇期。丰镇西站项目团队根据冬季施工的特殊性,采取施工现场“搭棚子”“盖被子”的巧办法,克服严寒天气影响,保证混凝土施工及基底不受冻,项目建设持续正常推进。特制加工的暖棚,里层是岩棉被、外层防水布,防风防寒。项目总工崔晓鹏说,“项目开工即冲刺,开始施工处于冬期,为了保证今年年底顺利通车,项目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各项施工工作。为了保证工人施工不受冻,工程质量有保障,现场搭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暖棚进行施工作业。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站房的桩基、进出站通道的主体结构、消防水池的筏板基础施工。”
(建设者们在暖棚内搭建钢筋桩基。摄/白丽娜)
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声声吆喝声、一阵阵振捣棒的轰鸣声从丰镇西站暖棚里传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建设者们正在浇筑消防水池底板。而在暖棚外,近550立方米的混凝土正在通过一辆辆裹着厚车衣的混凝土罐车源源不断地运送来,为浇筑工作提供保障。现场浇筑混凝土,如果气温太低,混凝土会像冻豆腐一样结构疏松,强度达不到要求,施工人员在现场布置了13台50KW热风炮、7台暖风机等取暖设备,火力全开,保障施工温度要求。崔晓鹏表示,要争取在春节前完成进出站通道和消防水池施工的节点任务,60多名建设者在春节临近之际仍坚守施工一线,抢抓工期。
(春节临近的夜晚,建设者们仍坚守施工一线,抢抓工期。摄/翟亚男)
张彤是丰镇西站项目部的一名测量员,每天早上八点,他都要提着重达十几公斤的测量器材开始一天的忙碌。找好测量点后,他按照操作要领,迅速调整设备姿态,架好全站仪,校对仪器参数,转动设备对目标进行测量……即便穿得笨重,但动作依旧娴熟麻利。为保证手指能灵活调节仪器旋钮,准确记录数据,张彤总是脱掉御寒的手套,进行“裸操作”。“丰镇当下的气温比较低,这种环境条件下不但人的手脚会冻得不听使唤,就连我的全站仪也会冻到失灵。”张彤说,“正常气温下10分钟能干完的活,在这里就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测量员张彤正在架设全站仪对现场数据进行测量。摄/白丽娜)
看似不大的施工场地,张彤却要独立完成近6000平方米、150根桩基、200余个控制放样点位的测量和复核任务。丰镇西站站房工程与站前单位工程交叉施工,控制点破坏扰动严重,需进行控制网加密,测量计算稍有误差将会导致整体性数据偏差。在极端气温下仪器效能受到影响,整个测量过程显得异常困难。“我在工作中减少误差的小诀窍就是比平常多测几回,增加多余观测,约束观测数据,以此来保证工程整体的进度和质量。”张彤说。
春节临近,小年已至。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崔晓鹏招呼着工友们一起去项目部包饺子、过小年,拌饺馅、擀饺子皮儿,大家分工合作,一会儿工夫,饺子包好下锅了,热气腾腾、其乐融融,吃着香喷喷的饺子,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消除了劳作的疲惫,张彤拿出一幅小巧精致的“福”字轻轻贴在办公区的窗户上。工友们都跟父母家人通电话、报平安,把建设者们的坚守和思念带向远方,带回了家乡。
(文/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融媒体中心 翟亚男 白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