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中,您的孩子出现了一阵一阵的哭闹、阵发性肚子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的表现时,有可能是出现了肠套叠情况。儿童肠套叠被认为是“小儿普外科三大急诊之一”,起病急,发病率高,拖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急腹症之一,2岁以下发病率占80%,好发于3个月至6岁的儿童,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发病时容易被家长以为是普通的胃肠疾病,严重的肠套叠也会危及生命。
病例分享:
3岁的小明呕吐、腹泻1天来院就诊,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间中有少量血便,但血便逐渐增多,部分伴有黏液,精神一般,胃纳差。查体:阵发性哭闹,腹部压痛,并触及明显包块。结合患儿上述相关症状及体征,进一步完善腹部彩超,果不其然,彩超提示肠套叠。随后立即做了空气灌肠,把肠套解开了。
肠套叠在超声声像上具有典型表现:“同心圆”征及 “套筒”征。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绿色的检查手段在小儿肠套叠的确诊中可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超声检查也是小儿肠套叠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还能观察部分小肠套短时间内是否自动解套,肠套叠治疗后,超声检查也能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估治疗效果,查看空气灌肠肠管是否完全复位。对部分肠套叠复发的观察及查因都十分简单便捷。
肠套叠有哪些典型症状?
1、阵发性腹痛: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腹痛15-30分钟,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被牵拉,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其它疼痛表现:神萎、面色发白、痉挛。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发生率>90%。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4、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请注意,有时候小朋友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是一个或者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总之,如果孩子出现反常的哭闹、便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套入压迫时间过久,会影响肠道血液循环,继而发生肠坏死或穿孔,引起腹膜炎,甚至威胁生命。
为什么会发生肠套叠?常见病因有哪些?
1、饮食习惯改变,比如在添加婴幼儿辅食时。
2、肠痉挛、肠蠕动紊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般见于食用了刺激性食物、寒冷刺激等。
3、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小肠系膜较长,回盲部活动性大、回盲部盲肠的管径差异较大。
4、病毒感染:有学者认为肠套叠与腺病毒感染、回盲部淋巴结增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关,常见于秋季腹泻的时候。
除了上述可能的原因,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也可能会引起继发性的肠套叠。
如何预防肠套叠?
1、注意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餐具注意卫生、消毒,不消化的食物少吃,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防感染,根据气候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和炎热等环境刺激。
4、不要逆时针按摩宝贝的肚肚,要顺时针,因为正常的肠蠕动是顺时针的。
5、孩子饱餐后不要剧烈运动。
家长朋友们,如果发现(怀疑)孩子有肠套叠的典型表现,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彩超检查哦~ (瑞金市妇幼保健院 谢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