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河北保定召开“党政军民齐心协力 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4-07-2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7月25日,保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党政军民齐心协力 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主题新闻发布会,保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魏玲,保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科科长高旭,保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孙庆丰,保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科副科长李芳参加发布会并分别答记者问,保定市新闻办张晓光主持本次发布会。

魏玲在致词中讲到,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始于1991年,保定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授予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十个双拥模范城之一,并连续九届获此殊荣,这是军政军民携手同行获得的共同政治荣誉。今年7月2日至5日,“全国双拥模范城”省考评组对保定市、高碑店市、涿州市进行了检查验收,对保定双拥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构建坚实稳固的双拥工作格局。时刻牢记“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始终将创建“双拥模范城”视为政治荣誉,军民一心,拼搏竞进。工作推进中,主要做法可以概括成“1+9”工作体系:“1”就是统一思想认识。每逢重大节日、部队演习或重要军事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全部深入部队慰问,与驻军领导共商双拥事宜。各机关团体、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全部明确了双拥工作人员,和上下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9”就是构建独具特色的保定双拥工作落实机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意见》,围绕拥军支前、国防教育、战备交通、优待抚恤、安置就业、军民共建等9个方面,分别出台细化落实方案,从制度上保障了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全力支持驻保部队备战打仗。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使双拥工作与未来战场对接,突出练兵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把“部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助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一是对接“前方前线前沿”,服务备战打仗。组建市县两级军事斗争准备领导小组,构建军地联合应急指挥体系,完善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大力支持保障部队遂行演练演训、跨区机动、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连续四年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保定市军供站连续2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军供站;二是解决“急事难事大事”,助力改革强军。扎实开展“我为部队解难题”“我为军人办实事”系列活动。协调解决军用土地确权、安置住房登记办证、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事项,让驻保部队安心练兵备战。今年5月,保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被中部战区七省(市)评为“涉军维权工作先进单位”;三是聚焦“后方后院后代”,消除后顾之忧。主要做到了“两保”:一保随军家属就业,2023年妥善安置随军家属88人,对未就业期间的随军家属落实了500元/月的安置补助。二保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出台了《保定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试行)》,2023年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129人。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自开馆以来预约火爆,今年3月为军人军属开通了快速通道,提供专业讲解服务,累计接待官兵、军属、子女等3000余人次。

第三,全面营造浓厚的双拥社会氛围。近年来,保定市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持续拓宽双拥共建范围,有效激发全社会拥军热情,营造了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一是扮靓“双拥城市”。工作中,坚持将双拥红色基因,融入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血脉,按照“一地一品牌、一街一特色”的思路,建成双拥主题场所56个,打造了主城区环城水系马拉松双拥特色赛道,建设了“向英雄致敬馆”“太行博物馆”“八大岭航空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国防教育博物馆,“双拥+N(馆园场街廊林湖桥)”场所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走出了社会化拥军的“保定实践”;二是厚植“双拥文化”。作为“全国军民共建发祥地”,创新形成思想理念共融、发展成果共享、荣誉激励共促、人才队伍共育、社会治理共管“五项机制”。2023年共举办双拥主题座谈会、军营一日、军民植树、军地联谊、军地体育联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200余场,军地之间月月有活动,期期有主题;三是讲好“双拥故事”。结合双拥模范城创建,开设媒体“军民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专栏、编印英烈丛书、开展“老兵故事”宣讲,大力宣传各条战线双拥共建先进典型。涌现出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启发,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杨占新,《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张志国等一批模范人物。保定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形成了尊崇军人的社会“新风尚”。

第四,强化精准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坚持“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坚决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把各项保障服务到位。一是“阳光安置”。市委、市政府把退役军人作为建设新保定的重要力量,积极接收、妥善安置。转业军官99%安置到机关和事业单位,退役士兵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占比90%以上。同时,高质量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狠抓培训赋能、平台搭建和创业扶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已成功帮扶6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二是“温暖优抚”。全市10521个公共服务领域和场所,落实了“军人、退役军人优先”待遇。2023年足额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5.96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99亿元,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3416份,发放奖励金592.75万元。全面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建设河北省示范型军休服务管理机构7家,高标准建设军休老年大学,军休机构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二;三是“精心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保定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全市480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10万余人次。建成5871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在全省创新开展星级服务中心(站)评定工作。

五,军地和谐共建,汇聚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强大合力。驻保部队广大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家乡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维稳安保等重要任务,为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贡献了重要力量。一是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2023年3月涞源森林山火扑救中,驻保部队和民兵应急连连续奋战6天7夜,扑救山火、看守火场、帮扶群众,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2023年7月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中,驻保部队、民兵和退役军人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和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抢险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二是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军队各级积极对帮扶村受损的桥梁、堤坝、道路等项目进行援建,帮助受灾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乡村振兴中,82集团军积极帮扶村发展种植、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大力开展消费帮扶,让保定山货搭上军供直通车。军分区开展产业帮扶、修建爱民道路、建设双拥广场、开展医疗义诊、援建学校,积极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三是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驻保部队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会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组建了应急处突分队,积极参加军警民联防联治,协助地方打击犯罪分子和黑恶势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中,82集团军深入开展军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助互促活动,为帮扶村发放学习书籍,培养“兵支书”。军分区协调共青团中央光华基金会,向涿州受灾学校捐赠图书,为国防示范学校建设“国防书屋”,在阜平八一学校开展全国“八一爱民学校”国防和军事特色项目试点建设,相关做法被《全国双拥工作简报》刊发。

保定市在宣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方面是如何做的?

高旭表示,“保定,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现登记在册的英烈有36330名。在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方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宣传方式、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主要做法:一是抓联动。今年,首次与北京市房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作,联合开展了‘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国家、省、市级21个媒体平台转发了新闻消息,11个视频平台同步播出,总观看量突破36万,点赞超128万。二是建机制。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教育局、团市委、少工委、市电视台等单位和驻保高校,以‘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为主要内容,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在专项工作联络、英烈事迹宣传、资源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重宣传。以局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建设完成了‘保定市褒扬纪念平台’;指导县级以上烈士陵园拍摄制作了宣传短片;自2020年以来,连续四年组织编印了《保定英烈事迹摘录》系列丛书;在市级主流媒体‘掌握保定’上开辟了‘保定英烈事迹’专栏;深入部队、学校组织了以弘扬英烈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受到广大官兵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优抚工作是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下一步优抚工作有什么打算?

孙庆丰表示,“今年以来,我市的优抚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对标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动全市退役军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严格落实抚恤优待政策。严格按照《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事关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二是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与优抚对象的沟通联系,完善工作台帐,切实摸清优抚对象底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坚持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活动,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彰显党和政府对优抚对象关怀与尊重,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业绩,为党旗增光添彩,不断增强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三是积极营造尊崇氛围。加强与各部门间沟通联系,积极挖掘潜在的优势资源,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关注度高的领域,全面做好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场景的拓展工作,定期更新完善优待项目清单,及时向社会发布,不断提升优待证在保定‘含金量’。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定期开展关爱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活动,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尊崇与尊重,不断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军属、尊重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促进退役军人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芳表示,“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保定市委、市政府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号召,在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积极同北京、雄安新区相关部门和优质企业合作,为退役军人就业拓渠道搭平台,基本形成了京雄保退役军人就业联动格局。一是积极对接京雄企业。今年4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国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在国聘网站设立‘情暖老兵 筑梦启航—保定退役军人及军属专场招聘会’专区,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建筑集团等200余家央国企、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2100余个。加强与雄安新区企业沟通联络,挖掘优质岗位资源,成功举办保定市退役军人岗位推介交流活动,多家雄安新区企业参加。二是推动建立协作机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共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实施创业平台优化、就业高质帮扶等重点工程,合力打造两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领域改革创新发展新亮点。推动涞水县、涿州市与北京房山区三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订“房涞涿”退役军人工作协同发展一体化框架协议,力促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互通、政策互商、工作互促、资源互享。三是大力搭建招聘平台。依托河北省退役军人网上招聘平台、建行“老兵驿站”招聘平台、国投“国聘”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退役军人招聘活动,定期举办春、秋季退役军人招聘等线下招聘活动,积极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举办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活动,为退役军人和用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促进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6场,提供岗位2万余个,680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文、图/保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0
上一篇: “溢”心三用的朱伟明和他的爱心超市
下一篇:贷款投放逾千万,守护丰收年——农发行零陵支行全力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