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出茅庐的生产新手到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李世福始终力求把平凡的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实,将“饮水思源”具象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用热爱与敬业书写责任担当。
李世福在公司检查设备。摄/陆发璐
平凡因坚守而不凡,奉献因执着而可贵。云南天宝饮料有限公司职工李世福扎根生产一线,已默默耕耘二十余载,无怨无悔。
1999年,李世福入职云南烟草控股的云南天宝饮料有限公司。此前,他在昆明一家制造企业从事车间管理工作。出于对家乡产业的支持,他放弃了在城市晋升发展的大好机会毅然回乡。
起初,李世福对矿泉水生产工艺了解有限。但他深知要想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持续学习至关重要。他白天在车间认真学习生产设施设备的操作步骤,从空桶上机、灯检、灌装,到成品套标、缩膜、码垛,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晚上则挑灯夜读,琢磨生产环节的运作原理。不懂就问,刻苦钻研,凭借严谨细致的态度,在不断总结中进步显著。短短3年,他对公司生产工艺和操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熟练掌握了矿泉水生产的水处理核心工艺。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公司副总经理回忆,李世福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能解决诸多难题,其中桶架的设计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2016年,公司桶装水生产线异常忙碌,可生产效率不升反降。李世福仔细排查每个环节,发现空桶卸载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他尝试构思解决方案,虽起初不理想,但在一个炎热午后,他在市集买冰棍时看到堆满货物的货架,灵感突发,提出用钢材焊接桶架以提高人工效率的方案,此方案获公司的大力支持。李世福带头苦干两个半月,焊接完成46个桶架。从此,单人搬运桶数从最多6只提升至118只,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事们感叹钢材焊接之难,而李世福早已默默考取了电焊证书。问及缘由,他只说:“攻坚克难奋者先,有备才能无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福从生产线操作工成长为生产车间副主任,公司生产线也逐步实现机械化。但机械维修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公司的难题。李世福常对同事说:“生产设备是我们的饭碗,只有掌握好才能干好工作。”为提高管理效率,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维修理论知识,虚心向机修师傅请教。遇到设备故障,他总是跟着师傅一起维修,哪怕打下手也乐在其中。久而久之,他成为了机修能手,参与完成了公司1.5L瓶装水生产线技术和空桶直线外洗机改造。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2009年,公司响应马鹿塘水库二期项目蓄水整体移民搬迁号召,将生产基地迁至城子上村。由于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泥泞,公司全员白天生产,晚上靠人力用小型汽车和船只在库区内转运产品。在长长的搬运队伍中,李世福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2023年5月,麻栗坡县天保镇政府决定维修城子上村村委会至南温河街道的道路,天宝公司生产厂区就在路旁。李世福第一个响应公司协助维修道路的号召,同事们纷纷跟随。他在骄阳下挥汗如雨、弯腰砸石的身影,以及他“维修道路,造福百姓和企业,我们应尽绵薄之力”的话语,让身为天宝公司员工的城子上村村民廖益飞感叹:“以前不理解李世福常说的‘独行者速,众行者远’,此刻恍然大悟。”
微光如炬,汇聚星河,作为新一代“老山精神”的践行者,李世福以不怕累的进取精神和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品质,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文/云南天宝饮料有限公司 陶 舒 陆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