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湖南永州:守护抗战老兵生命的最后时光

2024-09-2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2015年7月,广西桂林火车站。93岁的湖南抗战老兵唐梦龙整理身上的老式军服,走下火车,与92岁的广西抗战老兵秦次生紧紧地抱在一起,相拥而泣,场面感人至深。《湖南卫视》等媒体全程报道了这场黄埔军校校友70年后的再“会师”。组织者叫“竹青”,他与志愿者们奔波了几个月,精心组织了这场“世纪会面”。

从电视上,永州市烟草系统的员工惊讶地发现,“竹青”就是朱菁,是东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一名客户经理。至此,朱菁一直默默志愿服务抗战老兵的事迹,才被身边的人知晓。

朱菁关注抗战老兵这个群体,缘于一次市场走访。2013年,朱菁到东安县山口铺镇走访卷烟零售客户。交谈中得知,大树脚村有一个93岁的抗战老兵宾自琳。朱菁是一名退伍军人,强烈的军人情结驱使他前往拜访,谁知首次上门就碰了“钉子”。宾自琳是远征军第五军的一名汽车兵。抗战老兵是特殊群体,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饱受折磨。老兵们对于外人的造访总是存有戒备之心。对于朱菁的拜访,宾自琳满脸惊恐犹疑,反复地问“你是谁?要干什么?”一次不行,那就第二次,为了打消老人的顾虑,朱菁拉上了当地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一同前往,却依然吃了闭门羹。第三次,第四此,第五次…,这样多次的“交锋”,朱菁由“陌生人”变成了“熟面孔”。直到第六次,老人才敞开心扉,跟朱菁聊抗战事迹,聊心路历程。

朱菁看望抗战老兵。

从拒绝到信任,卸下的是心灵盔甲,感受到的是来自民间的致敬。两个原本不相干人,成了忘年交。有一次宾自琳患尿结石,家人怎么劝都不肯接受治疗,无奈之下,他的孙子给朱菁打电话:“爷爷最信任你,最听你的话,你来说服他。”果然,朱菁三言两语,老人就同意了治疗。与宾自琳老人的交往,让朱菁意识到:抗战老兵这批耄耋老人,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帮他们分担生活重担,实现他们的毕生愿望,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朱菁打定主意,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情。于是,从2013年至今,朱菁一直致力于寻找、关爱抗战老兵这个特殊群体。他从最初的一个人寻找,发展到了一个群体。2015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关爱抗战老兵永州潇湘团”。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历程。探访之路充满了艰辛曲折,不管老兵态度如何,朱菁都表示理解和尊重,多次登门,每次自掏腰包买糖食果品,慢慢和老兵及家人交朋友,慢慢地进入他们的内心,慢慢打开话匣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5年的努力,朱菁不仅在东安县内找到了14位抗战老兵,而且整个团队在永州市找到了147位老兵,他默默地干成了一件大事。”永州市民政局志愿服务负责人倪嘉慧言语中充满了敬佩。

朱菁为抗战老兵送上定制衣服。

每逢节假日,是朱菁最忙碌的时刻。朱菁放弃与家人团聚,带上老兵喜爱的物品,陪他们唠唠嗑。给老兵过生日,是关爱老兵的一项常规活动。在道县老兵杨逢钱108岁生日时,朱菁与志愿者们一同为老人祝寿,唱生日歌,老人带上生日帽笑开了花。“关爱抗战老兵是一项无比紧迫的行动,是一项‘倒计时公益’。老兵的年事已高,辞世的速度非常快。每一次寻访都可能成为永恒,每一次探望都可能无缘再见,每一次相聚都可能意味着永别。”朱菁说。

朱菁在解读“致抗战老兵的一封信”。

从2015来,朱菁团队所寻访到的老兵中,已有100多位陆续离世。每位老兵去世,朱菁和志愿者们都会前往送行。“陪伴他们走到生命的终点,给他们人世间最后的温暖,这也是我们寻访抗战老兵的初衷。”朱菁说。

有时候,老兵不在了,这份爱和关怀仍在延续。罗秀珍是老兵蒋丰玉的遗孀,蒋丰玉老人去世后,本以为朱菁的资助会中断。但出乎意外的是,朱菁仍然在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每月为罗秀珍送上300元的生活费,逢年过节,带上礼品陪伴老人;每年给老人过生日;老人生病住院,忙前跑后,出钱出力。罗秀珍老人的儿子因残疾而丧失劳动力,朱菁想方设法为筹集4800元资金,给他买了艘渔船谋生。罗秀珍老人说:“朱菁是我们家的支柱,没有他,我们的日子不知道要如何过下去

在走访中,朱菁发现老兵们还有一些未了的心愿。从2015年起,朱菁与志愿者团队又确立了一个新目标:要尽所能的帮老兵在有生之年完成未了的心愿。老兵唐孟龙曾担任抗日名将宋希濂的贴身卫士长达8年之久,心里常常念叨着将军。朱菁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与其他志愿者团队联系,找到了宋希濂将军的墓葬之地在长沙。2015年9月2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朱菁专程开车陪同唐孟龙,来到长沙唐人万寿园“抗战主题园”抗日名将宋希濂墓前。唐孟龙敬上军礼后,激动得老泪纵横,对志愿者们说:“感谢你们帮我完成此生最大的心愿”

关爱抗战老兵,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个人时间,另一大难题是经费问题。由于抗战老兵身份特殊,没有享受国家补助政策。大部分老兵生活在农村,生活贫困、病痛缠身。朱菁积极联系公益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发动募捐。目前,“关爱抗战老兵永州潇湘团”为抗战老兵捐资60余万。

对老兵毫不吝啬的朱菁,在同事们眼里很“抠门”。冬季迷彩服、夏季T恤衫,是他的标配。老旧的二手两厢车,是他的“座驾”。不足60平米的老房子,是他的“蜗居”。亲人与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说朱菁有点“蠢”,付出那么多,没有任何回报,没有任何名利,不知道到底图什么。面对质疑,朱菁眼含热泪,说:“在老兵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无惧死亡,只害怕孤独和被遗忘。他们不求待遇,只盼望应有的认同和尊重。”

(文、图/东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邱小平)

0
上一篇: 山西省吉县医疗集团开展乡村医生静脉输液规范培训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