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奇,1974年4月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林业站站长、鸡冠山村包村第一书记。1995年毕业于赤峰市农牧学校林果专业。
29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林业工作一线,凭着一股干劲,一股信心,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与示范带动,成为宁城县林业发展的标兵。作为基层林草工作人员,他始终紧绷森林防火这根弦,干中学、学中干,为森林防火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29年来,在做好护林增绿的同时,他巧用“好技术”“金点子”助农增收,为山区群众开辟出一条生态致富新模式,被当地群众戏称为大城子镇林业发展的“扫地僧”。先后获得“二盟六市”联防委员会马鞍山分会先进个人、宁城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20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
植树增绿,书写绿色篇章
大城子镇作为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的重点乡镇,任务极其艰巨,遇到的困难更是超乎想象。由于马架子山区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路陡峭,硬质岩石过多,气候上干旱少雨,植树非常不便。为了加快绿化进度,打好林业“翻身仗”,李世奇总是打好“提前量”,利用休息时间走了一个又一个山头,为大家寻找合适的种植位置,确保树苗种一棵,活一棵。在他的带动下,历时4年时间,该镇种植防沙林1万亩、落叶松6万亩、经济林1.2万亩,让32个光秃秃的山头变身林海,完成马架子地区6个村的绿化美化工作。
现在,马架子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良好,近10年再未出现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大城子再次发现消失的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狐狸、野兔、獾子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公路边就能看到松鼠来回穿梭身影。一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大城子展现在人们眼前。
防护护绿,守护一方林海
火灾是森林的头号天敌。多年来,李世奇作为基层林业站的一名负责人,始终紧绷森林防火这根弦,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积累更新森林防火业务知识,为大城子林业防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该镇配有护林员50余人,他亲自教导队员们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安全快速地扑灭火情,已然成了队员们心目中的技术顾问。为将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到“神经末梢”,他与各工区负责人签订防火责任状,明确护林员管护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防火期内,李世奇认真细化防火巡逻路线,划分网格化防火区域,带领队员将林业所有防火物资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定期组织防火队员对现有物资进行保养、故障排除,使防火物资器材长期处于良好状态,做到紧急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他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多渠道宣传普及护林防火知识,推动形成群防群管群治的良好氛围。他及时准确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将“火苗”挡在山下林外。遇有森林火灾,他冲在一线,根据火场特点,迅速制定扑救方案,指导扑火队科学有效安全扑救。他的严格要求、精细布置换来的是全镇33万亩森林连续十余年没有大的火灾发生。
引种活绿,谱就富民新曲
鸡冠山村山地较多,平原较少,群众靠天吃饭,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发展。李世奇任鸡冠山村第一书记后,为了改变现状,制定了“育良种苗木促发展”的目标。他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鸡冠山村的土壤、气候、降雨进行细致研究,发现鸡冠山村适宜种植果树,他开始寻找适合在较为寒冷地区种植的优质树种。通过市场调查、征求群众意见等,最终选定蒙富苹果、西梅、鸡心果、蓝莓等树种进行推广。
在引进树种后,李世奇开始深入学习技术、了解果农需要、抓好种苗关,并无偿为果农进行培训。为果农实施跟踪服务,推进经济林后续产业项目,实施微喷灌3000余亩、建果品储藏窖90余个共2万立方米。在他的努力下,大城子镇完成寒富苹果栽植1.2万亩,年产值6000万元。与此同时,他还为鸡冠山村引进了新品种西梅,经过多年的培育,小小西梅在鸡冠山村扎了根,种植面积达100余亩。为了解决西梅果树生长较慢且益受病虫害侵蚀的问题,李世奇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学习,提出了在苹果树林里套种西梅的新模式,通过苹果+西梅的果树种植方式,每户果农能增收6万余元,成功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来源:赤峰市林草局 辛胜全 刘忠友 贺兰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