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云南丽江:银发掌柜的“数字逆袭”

2025-03-1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清晨丽江古城还笼着薄雾,四方街的青石板路上已响起木门“吱呀”的推门声。73岁的黄明珍利落地按下智能终端的开机键,屏幕上跳动的经营数据与门外潺潺流水相映成趣。这位来自重庆的退休干部不曾想到,八年前一次偶然的旅行,会让自己在雪山下开启人生的“第二课堂”——征服数字时代的浪潮。

黄明珍的小店。摄/刘清醇

2016年春天,退休后的黄明珍被丽江的柔软时光绊住了脚步。她先是在四方街文创店帮工,后来盘下12平方米的“明盟便利店”,货架上200多种商品却成了甜蜜的负担。红糖粑粑3.5元、东巴纸灯28元、普洱茶饼分生熟两种价格……老人把商品信息誊满两个笔记本,深夜打烊后总戴着老花镜反复核账。最让她心焦的是一些商品的库存——不同品牌规格的商品像天书般堆在库房,算错账亏本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在某个酷暑午后,事情迎来了转机,一次偶然的走访市场,古城区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发现黄明珍站在挤满手写标签的货架前,看着用计算器"噼啪"核对着商品库存,“黄嬢嬢,我们给您装个‘数字管家’要不要得?”客户经理晃了晃手中的扫码枪。

这场“银发数字化改造”远比想象艰难。最初半个月,黄明珍把“商品扫码入库”记成“先扫条形码再按F3”,把“会员积分”当作“打算盘加珠子”。客户经理特意定制了操作手册和视频,黄明珍也很乐意学习,把操作步骤编成重庆方言顺口溜:“一扫二核三确认,库存管理不头昏。”几个月后,黄明珍渐渐熟悉了系统,“以前对着两本手写账册对到眼发花,现在扫码枪‘滴'一声,库存价格都明明白白——这‘铁算盘’比人脑还灵光!”黄明珍用手指划过实时更新的库存列表,“用了这智能系统后,我的商品周转率提升20%,每天的营业额也提升了不少,我是既赚到了真金白银,又活出了滋味人生。”黄明珍说道。

黄明珍正在整理货柜。摄/刘清醇

随后,客户经理又为她量身定制“适老化改造”:将系统字体调大两倍,向银行申请收款盒子、收款提示音调至最大等等。这位“银发学生”也十分用功——她在货柜旁贴满手写便签:条形码下画着“闪电”符号代表高频商品,普洱茶箱上用红笔标注“旺季每日补2箱”。黄明珍说:“昨天刚发现,游客多的周末总体销量涨30%!”

数字化转型的战役刚告捷,黄明珍又给自己开辟了新战场——柜台后的中药柜悄然取代了部分货架。原来,深夜研究智能系统的间隙,她总翻着泛黄的《本草纲目》,把丽江常见的茯苓、三七标本夹在账本里,柜台后的电脑见证着她的“斜杠人生”:白天分析销售数据,晚上搜索中医药研讨会资讯,如今走进明盟便利店,智能系统与本草智慧正在发生奇妙反应,会员扫码不仅能积分,还能获取黄明珍自己研究的“高原养生小贴士”。

暮色中的古城,黄明珍正给重庆老家拨视频电话:“等我把智能订货系统摸透,就给你们寄最新配的祛湿茶!”屏幕微光映着她手边的两本笔记——一本记满商品编码,另一本爬满中药配伍心得。

在这场银发与数字的"双向奔赴"中,黄明珍用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手工账本到智慧云端的跨越。当七旬老人笑着展示系统里的“经营健康报告”,古城青石板路上蜿蜒的不仅是溪流,还有无数传统小店向新而生的轨迹。

(文/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刘清醇)


0
上一篇: 云南会泽:街头普法筑牢消费者权益“防护网”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