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中国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

2025-04-0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中国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

刘永富

2025年3月29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2016年以来,我几乎每年都到怒江来。脱贫攻坚前,怒江的贫困发生率是56%。脱贫攻坚期间,怒江修了一条330公里的公路,改善了交通条件;从大山里搬迁了10万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的40%;培育了草果这个特色产业,一半多农民参加到这个增收产业中来。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每年都能看到新的变化、新的进步,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新怒江,将越来越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今天的发言,主要是与大家分享中国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情况。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后,防止返贫致贫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一个举世瞩目、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设置过渡期,防止返贫致贫

2021年至2025年,中国设置5年过渡期,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过渡期内,脱贫攻坚的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一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减,二是驻村工作队不撤,三是通过常态化监测帮扶及时发现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四是管好用好扶贫资产,五是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

经过努力,中国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通过发展生产、支持就业等措施,脱贫人口的年人均收入从2020年的10740元增加到2023年的16390元,这个数字在2015年是2982元;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每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务工收入占到脱贫人口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累计识别防止返贫致贫对象261万户800多万人,主要是因病、因残、务工就业不稳等,通过帮扶,60%以上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防止返贫致贫

2018年,中国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部署了重点任务,制定了战略规划。2020年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脱贫攻坚。2020年后,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脱贫攻坚、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辅相成。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一是范围更广,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乡村振兴包括了所有农村地区和全体农民。二是任务更重,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是要求更高,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乡村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可以更好地防止返贫致贫。

三、探索长效机制,防止返贫致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家必须建立和完善帮扶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制度,并进行社会动员,发达地区帮助欠发达地区、城市帮助农村、先富帮助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

2025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国将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对欠发达地区,支持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实施开发式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帮扶制度将有利于激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将在国家有效支持、社会有效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能力,积极发展经济,确保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0
上一篇: 壶关农商银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山西省离石区:“三强化三到位”抓好清明节期间安全工作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