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发展的标尺,也是成长的刻度。
十四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管理员黄开武始终扎根烟田一线,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先后荣获“优秀青年”“先进工作者”“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烟草技术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黄开武(左)与烟农一起查看烟叶长势。
从“业务小白”到“多面手”:以匠心锤炼本领
“安康是陕西重点烟区,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康人,我对烟草产业有着天然的情感。”2011年,黄开武入职烟草系统,工作伊始,他虚心向同事们请教经验心得,并抽出时间学习烟叶生产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烟叶分级技能鉴定、比武,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短短三年时间,黄开武就从一名烟叶生产业务“小白”进阶为“多面手”,先后在微机员、烟站站长、烟叶生产管理员等多个岗位历练,得到了单位的认可和同事、烟农的一致好评。
2024年,好学上进的黄开武主动请缨,参加全省烟叶分级技能大赛。
烟叶分级是个精细活,关乎烟农收益与烟叶品质。那段时间,为了练就过硬本领,黄开武一头扎进烟叶库房,反复观察不同等级烟叶的色泽、纹理、油分等特征。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库房对照标准样本,逐片分拣、归类,常常忙到深夜。遇到难以区分的烟叶,他便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行业专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提高分级速度,他还不断练习手感,强化肌肉记忆。
无数个日夜的钻研,让他对烟叶分级烂熟于心,最终在行业竞赛中崭露头角。2024年,黄开武被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授予“烟草技术能手”;2025年3月,被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烟草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从“解决问题”到“创新突破”:以智慧赋能产业
从烟叶技术员到烟叶生产管理员,与烟田打了十几年交道的黄开武,能从工作的点滴中发现创新机会。
2019年,黄开武在烟叶种植过程中发现,传统穴施追肥方式经常导致烟株局部烧根,且肥料利用率低。通过反复观察,他发现肥料与烟株根系距离、施肥时间对养分吸收影响显著,偏近易烧苗,偏远则无法及时供肥,错过烟株生长关键期。
为攻克这一难题,黄开武经过多次田间试验,对比不同施肥方案效果。经过三轮优化,他在传统施肥工具基础上,改良出可调节深度和间距的“双控式追肥器”,实现精准控制施肥位置与用量。该技术在安康烟区推广后,肥料利用率提升35%以上,烟叶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在日常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中,黄开武总是耐心地向烟农解释新技术使用的关键所在,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让烟农搞清楚、弄明白。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烟农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针对这一实际,2023年,在黄开武的积极申请下,“小黄在烟田”党建服务品牌顺利上线。他通过精心筹备,顺利开展了第一期培训。“首次通过线上宣讲培育家庭农场政策,没想到效果还这么好,几十位烟农互动留言,还有一些培训结束后就给我打电话,索要培训资料。”黄开武回忆第一次培训时如实说。从此以后,“小黄在烟田”定期开播。
2023年,为进一步扩大影响面,黄开武开通了“小黄在烟田”抖音号,实时为烟农解答烟叶生产技术难题,真正做到让烟农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指导。“这个抖音号真好,休息玩手机的同时,把烟叶生产技术也学到了。”早阳镇田庄村烟农程兴平笑着说。
从“技术指导”到“贴心服务”:以真心温暖烟农
“我们是搞技术服务的,让烟农的腰包鼓起来,就是我最高兴的事!”这是黄开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23年,汉滨区茨沟镇柴河村烟农汪金利种植烤烟50亩。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在烟叶采收期间,汪金利一直采用烟杆编烟费时费力。
黄开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老汪,往年你种一二十亩烤烟,用烟杆是行的;今年种50亩,就要用烟夹,省时省工还省燃料。”
“那么多烟叶夹在一起能行吗?烤坏了怎么办?”汪金利满脸疑惑地问道。
“老汪别怕,今年烟叶就用烟夹烘烤,你按照我的技术指导操作,烤坏了我赔你。”黄开武说。
汪金利半信半疑地看着黄开武,把闲置几年的烟夹使用起来。在烟叶烘烤中,黄开武每天抽时间到汪金利烤房现场指导操作一次。当烟叶出炉时,金黄的烟叶香气四溢。“这还真的感谢小黄,用烟夹不光烟叶烘烤质量好,还省工省燃料。”汪金利说。
黄开武帮助烟农采收烟叶。
2024年,汉滨区瀛湖镇青春村烟农刘晶晶种植烤烟75亩,由于是新发展种植户,对烟叶初分级技术不熟悉,导致初分质量不高,造成烟叶浪费。黄开武安排好手头工作,在刘晶晶烟叶烘烤工场驻扎5天,手把手、一对一指导,直到分级人员熟练掌握分级技术为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看,经过黄师傅这么一指导,上等烟比例提高了不少,我的收益也增加了!”刘晶晶感激地说。
如今,刚刚取得烟草行业烟叶评级员一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黄开武更加忙碌了。“我要把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本领,更好地服务烟农。”黄开武说。(安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许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