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老人好得很,干活计也是一把好手。”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斐贾村,提起村里的“职业烟农”李春平,乡亲们对他竖起大拇指。最近两年,村里改造升级烤房,他基本都参与。
李春平采收烟叶。摄/张欣怡
2010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将斐贾村列为新烟区,除政策支持以外还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李春平撑依靠种烤烟起了家。
前些年,一到烘烤季节李春平就忙得够呛,稍有不慎还会影响烟叶烘烤质量。从开始的燃煤烤房,再到生物质燃料烤房,他都使用过。“刚开始也不懂,就是觉得老式烤房费煤,烘烤的烟叶质量也不稳定。”李春平回忆道。
自2021年开始,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在全市各烟区开展烤房改造,以补贴的方式推广生物质燃料烘烤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340座生物质燃料烤房。
李春平意识到烤房改造是改变现状的机遇。他积极向技术人员请教,学习生物质燃料的使用和烤房温控技术,随后参与了斐贾村22座烤房改造。
李春平检查生物质燃料烤房进料斗工作情况。摄/张欣怡
此外,在非农忙时期,李春平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10余人的技术服务队,为其他村的烤房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既满足了自家的烘烤需求,还能服务周边有烘烤需求的乡亲。
个旧市卡房镇咪的期村生物质燃料烤房群。摄/廖云霞
“以前烘烤全靠熬,现在用生物质颗粒,不光省力省钱,烤出来的烟叶品质也不错。”李春平一边调试着烤房温控器一边说。
如今,李春平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起色。这些年,他以丰富的烤房改造经验,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张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