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法治护航生态、产业、文明,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篇——吕梁三部法规齐落地

2025-10-1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2025年10月9日,吕梁市召开《吕梁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条例》《吕梁市水土保持条例》《吕梁市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玉萍、市政府副市长庞明明出席会议,详细解读三部条例的立法背景、核心内容与实施安排,标志着吕梁市在生态治理、产业转型、社会文明建设三大领域正式迈入“法治化规范、系统化推进”新阶段。

破解“固废围城”:工业绿色转型有了“硬规矩”

作为全国4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吕梁长期面临工业固体废物存量大、产生量高的生态压力。9月1日施行的《吕梁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条例》,以二十三条内容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

条例明确适用范围为行政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及监管,确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原则,细化各部门在综合利用、科技攻关、监督管理等职责。在保障措施上,不仅明确规划、用地、资金支持,更设立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新兴固废利用产业(如固废提取有价组分、生产生态土壤)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引导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型。同时,从源头管控、过程监管、违法严惩三个层面防范二次污染——要求利用活动以“环境风险可控”为前提,固废利用单位需建立可追溯管理台账,敏感区域禁止建设相关设施,对污染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按处置费用1-3倍罚款,切实为工业绿色转型筑牢法治防线。

守护“绿水青山”: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添“新抓手”

吕梁山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10月1日施行的《吕梁市水土保持条例》,以七章四十四条内容创新治理机制,为“一泓清水入黄河”保驾护航。

条例亮点显著:针对性更强,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特点,明确淤地坝建设用地可参照设施农业用地,淤积新增优质土地可用于耕地、林地占补平衡,为治理工程开辟绿色通道;责任更清晰,细化市、县、乡镇三级在淤地坝管护中的职责,依据《黄河保护法》明确损坏淤地坝的法律责任;激励机制更明确,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与考核奖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为推动条例落地,吕梁将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动态监测;强化保障,确保水土保持补偿费应收尽收,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宣传,借“世界水日”“宪法宣传周”开展普法活动,目前该条例已通过省水利厅官网推广,成为多地学习范本。

激发“向善力量”:志愿服务规范化打造“文明名片”

当前吕梁已有40余万名注册志愿者、6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作用突出。10月1日施行的《吕梁市志愿服务条例》,以十六条内容推动志愿服务从“个体善举”走向“社会风尚”。

条例聚焦全链条管理,明确各级政府、民政、群团组织职责,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格局;突出吕梁特色,鼓励志愿者在乡村振兴(协助红枣、核桃等特色产业推广)、生态环保(助力山区水土保持)、文化传承(宣传剪纸非遗、红色纪念馆义务讲解)领域开展服务,推动“志愿吕梁”品牌建设;强化权益保障,要求高风险志愿服务活动需购买人身意外险,细化志愿者人身伤害救助与心理疏导;关注“一老一小”,明确未成年人参与需经监护人同意,鼓励老年人参与移风易俗、矛盾调解,让志愿服务成为连接社会力量的纽带。

下一步,吕梁市政府将全链条抓好贯彻执行——推动固废高效高值利用、构建水土保持全流程监管、健全志愿服务配套制度;全覆盖开展宣传解读,针对企业、施工单位、公众等不同群体精准宣讲;全方位强化保障监督,建立多维度监督机制,确保法规权威,以法治力量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文、图/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冯帅 成玲利)


0
上一篇: 黑龙江明水县开展秋收及节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