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萨力巴乡乌兰召村,集中连片的冷棚区内一派繁忙喜悦的景象。棚内,各类果蔬挂满枝头,硕果累累;棚外,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支部引领,把准产业发展“方向盘”
近年来,乌兰召村党支部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和传统种植优势,将发展冷棚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发展思路。村“两委”主动外出考察学习,邀请农业专家进村实地指导,科学规划冷棚种植园区,确定了以特色瓜果、精细蔬菜为主的种植方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示范种植,有效化解了农户前期投入大、技术风险高的顾虑,为冷棚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党员带头,争当技术推广“排头兵”
为推动冷棚种植技术普及,提升产品质量效益,乌兰召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能力,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组建了以党员技术骨干、种植能手为主的“技术服务队”,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形式,深入棚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从育苗、栽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的全周期技术指导。党员示范棚率先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成功后再向周边农户推广,成为了移动的“技术服务站”。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协调联系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开阔农户视野,提升种植水平,确保了冷棚果蔬的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凝聚合力,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好“种得好”还要“卖得俏”的问题,乌兰召村党支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确保农户增产又增收。一方面,村“两委”主动担当“销售员”“信息员”,利用自身人脉资源,联系对接周边超市、农贸市场、生鲜电商平台,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订单农业”模式,与收购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了农户收益。在今年冷棚果蔬集中上市期,乌兰召村党支部更是提前谋划,多方协调,确保了产销“两旺”,价格稳定,预计可带动参与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成效显著,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冷棚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产业的壮大吸引了50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乌兰召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服务性收入,增强了为民办事的能力。如今,乌兰召村的冷棚产业已成为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展现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2025年,乌兰召村冷棚项目预计为集体经济增收21万元。
下一步,乌兰召村党支部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在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推动冷棚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真正让设施农业成为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刘忠友 郭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