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首个开放式休闲运动主题服务区——子午服务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经济新增长点。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交控集团”)自组建以来,始终牢记国企姓党、服务为民的根本宗旨,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服务管理集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高速公路路网延伸带来的渠道优势和平台价值,以服务区为关键支点,创新实践“党建+乡村振兴”融合模式,将党的政治引领力、组织凝聚力转化为服务“三农”、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能,书写了交通国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篇章。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国企责任担当
党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陕西交控集团党委统一领导下,服务管理集团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改革攻坚、提质增效、重点项目等紧密结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顶层设计明方向。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将服务区发展与帮扶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确保方向不偏、重心不移。
组织保障强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服务区一线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以团队合力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想引领聚共识。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第一议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专题培训为抓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体员工深刻理解服务乡村振兴是践行国企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统一思想,凝聚起全员参与、共促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陕西交控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服务管理集团主动担当作为,将遍布全省的148处服务区(停车区)打造成为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展示乡村发展成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
发挥组织优势,构建多元帮扶体系
服务管理集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挥组织体系严密、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聚焦乡村所需、农民所盼,精准实施五大帮扶举措。
“家门口就业”稳岗增收。将提供稳定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治本之策。服务管理集团统筹规划服务区业态升级,积极引进多元经营项目,持续创造就业岗位。目前,服务区及商户在岗员工9000余人,其中95%以上聘用当地群众,直接解决了近7500户家庭的稳定经济来源。鼓励商户投资当地特色产业,在服务区内开设乡村特色门店15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同时,将属地脱贫人口作为公益服务、餐饮、零售、能源等业态用工的优先保障对象,让周边群众真正实现“就业不离家”。服务管理集团高度重视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组织“线上课堂+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与竞赛活动,提升当地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实现稳定就业、技能增收。
“路域平台”拓销路促流通。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平台优势,服务管理集团要求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农特产品清单,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整合高速公路沿线特色资源,在140家“长安驿·有购”自营便利店设立乡村振兴专区,截至今年7月底,便利店在售助力乡村振兴农特产品达267个,较年初增加96个;销售额677万元,同比上涨52.13%。各事业部党支部主动作为,引进安康毛绒玩具、渭南特色食品、本地山羊奶、剪纸等特色商品67个,在路域内多渠道上架销售。安塞等服务区创新思路,将“长安驿·有购”商品“送下乡”,利用当地赶集民俗文化进行展销,既宣传了品牌,又促进了特产销售,实现了“服务区进村”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互动。
“产业链延伸”深挖价值潜能。服务管理集团积极推动服务区功能从单一服务向产业融合平台转变,要求各级业务部门联合经营单位深入周边乡镇调研,服务区内新设农产品、水果展销专柜40处(总数达156个),引入柞水木耳、洛川苹果等近千种陕西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达2500万元。更注重产品深加工与品牌打造,成功引入汉阴“涧池烩面片”“洛南豆腐”、洛川“圪崂面”等30余种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餐饮品牌,让服务区成为展示地方饮食文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乡村产业链的“活广告”。创新举办“陕西交控服务区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暨活动周”,搭建政企合作新桥梁,2025年“五一”期间,在宁陕等50余处服务区布设“长安驿·市集”,集中展销陕北剪纸、汉中藤编、富平柿饼、子洲馃馅等近200个非遗产品和特产小吃,销售额达252万元,销量10.82万单。绥德等服务区与地方政府合办农副产品推介会,30余种特产成为过往司乘争相购买的“香饽饽”,有效实现了“多维度引流、立体化助销”。
“多措并举”共享发展红利。服务管理集团坚持服务区提质升级与反哺乡村并重,在规划建设横山、宁强、紫阳南、商洛北等主题服务区时,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融入设计理念,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吸引力。现已完成10余处主题服务区、30余处特色与标准化服务区打造,显著优化了消费环境,强化了地域文化融合,提升了司乘体验,白河、高陵、安康南等5处服务区经升级改造后,入区客流量平均增加40%。子午等服务区积极与周边乡村协同发展,引入海洋球、水上乐园、草莓采摘研学等休闲业态,免费向乡村居民开放服务区停车场、屋顶儿童乐园等设施,有效缓解了乡村基础设施不足的压力。富平服务区积极协调地方交通运输部门修缮乡村道路,显著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体现了“建设一条路,带动一方人”的国企情怀。
“交旅文融合”激发乡村活力。服务管理集团积极探索“服务区+文旅”融合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对镇安服务区进行二次开发,布设无动力设施、露营烧烤、亲子游乐等业态,规划“云境天寨”旅游项目,打造开放式服务区,吸引周边客流前来体验游玩。延安西、安康西等16处服务区结合地域文化,组织陕北民歌、剪纸、秧歌等民俗文化展演,让服务区成为传播地方文化、历史的舞台。安康西等12处服务区与地方文旅局联动,在服务区内设立旅游推介点、票务代销点和特色产品展销柜,利用路域广告媒体宣传文旅资源,助力陕西省打造万亿元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创新帮扶机制,确保帮扶长效可持续
为确保帮扶工作精准高效、可持续,服务管理集团创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
合作代销直通车。聚焦消费帮扶核心,积极对接“832平台”等渠道,2024年累计代销陕南、陕北干货、杂粮、坚果等特色产品200余万元。同时,倡导员工通过线上商城选购农产品礼盒,形成“人人参与、精准助农”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
食堂保供主战场。强化内部供应链帮扶,集团职工食堂优先采购帮扶地区食材,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稳定采购陕南腊肉、豆腐、浆水菜等农家特色美食,为农产品提供稳定销路。
餐饮业态宣传桥。深耕服务区餐饮项目,依托极具规模的客流优势,年均采购原材料成本约2.35亿元。着力打造“高速美食驿站”,大力推广使用本地食材的特色餐饮,成为宣传地方美食文化、带动上游种养殖业发展的“宣传桥”和“动力源”,形成了“交通+消费”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持久动力。
擘画未来蓝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交通不仅是连接的纽带,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确保服务区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需要凝聚企业单位、属地镇村、周边党员群众等多方力量,构建长效协作机制,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优势。下一步,服务管理集团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业务探索,加强服务区与周边镇村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服务开放、互通互联。
深化消费帮扶工程。因地制宜在服务区设置更多农特产品店、展销中心、市集,提供产品展示、销售、交易一体化平台。持续加大与地方企业合作力度,扩充特色产品种类,线上线下(依托交控云商平台)多渠道发力,进一步拓展农特产品销路。
推进产业融合工程。按照“优先服务、创新经营、扩展功能、规范管理、适度超前、稳步推进”原则,计划2025年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横山、安康北、眉县等8处主题服务区,深化交通服务设施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在岚皋等有条件地区打造开放式(半开放式)服务区,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支撑。
探索信息融合工程。大力推进智慧服务区建设,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提升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前瞻性研究低空经济在服务区的应用场景(如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探索服务农业生产的新路径,助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服务管理集团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充分履行了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所辖高速公路服务区已从单纯的休憩驿站,蝶变为促进就业的“稳定器”、展示特产的“大橱窗”、延伸产业的“连接桥”。未来,服务管理集团将继续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坚守国企责任担当,不断深化“党建+乡村振兴”融合模式,在延伸的交通路网上持续书写服务乡村、造福农民的崭新篇章,为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
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崔琦
编辑: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