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

秦岭山乡焕新颜:养蜂酿出“甜蜜经济” 文旅激活“美丽资源”

2025-10-1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位于秦岭南麓的佛坪县龙草坪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中华蜂养殖、山茱萸、猪苓等中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康养旅游的兴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示范村”。这一蝶变背后,离不开所有帮扶单位,尤其是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卷烟厂自2012年以来的定点帮扶。他们围绕“基础设施筑基、特色产业造血、消费帮扶赋能”三重引擎,精准发力、持续赋能,为秦岭山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

筑基:从“泥泞山路”到“宜居新村”

龙草坪村位于秦岭腹地,交通不便,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落。自2012年汉中卷烟厂对口帮扶以来,改善基础设施被列为首要任务。如今,全村所有入户道路已实现全面硬化,150户村民的土坯房焕然一新,改建为配备红色琉璃瓦和庭院花墙的现代农舍,同时16间标准化农家宾馆也相继建成。沿108国道,公厕、便民桥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村民张大姐高兴地说道:“以前下雨天出门一脚泥,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还能开农家乐挣钱!”基础设施的升级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使龙草坪村凭借毗邻熊猫谷4A级景区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20万元,人均增收约7000元。

造血:从“零散种养”到“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针对龙草坪村传统农业产业分散、发展潜力不足的问题,汉中卷烟厂因地制宜,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计划。针对有劳动力的家庭,鼓励发展中华蜂养殖、冷水鱼养殖等;有技术的家庭则重点支持山茱萸、天麻、猪苓等药材种植;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则推荐发展庭院养殖。

84岁的付梅红老人是首批养蜂户,通过烟厂的支持引进了60箱蜂种,她的养蜂事业已发展成为年收入超10万元的“甜蜜事业”。如今,龙草坪村年产蜂蜜已达到10吨,成为该村的“金字招牌”。

2024年汉中卷烟厂援建的大樱桃园初次挂果。谢勇 摄

在汉中卷烟厂的资金支持下,村集体先后建设了千亩树花菜基地和40亩大樱桃园,带动了50余户村民参与。截至2024年,龙草坪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2万元。

活脉:从“土货难销”到“以买代帮”

消费帮扶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村民徐德发说:“烟厂的帮扶队员定期走村入户,详细记录每家待销的土蜂蜜、腊肉、干菜等农特产品,然后对接销售渠道。”自脱贫攻坚以来,汉中卷烟厂与村合作社签订了“以买代帮”协议,累计采购蜂蜜约1.1万公斤、肉类约9000公斤,为脱贫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增收近4000元。

合作社加工的蜂蜜礼盒、山野菜礼盒成为烟厂职工选购的“爆款产品”。 谢勇 摄

消费帮扶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销路问题,还延伸了产业链条。每逢节假日,合作社加工的蜂蜜礼盒、山野菜礼盒成为烟厂职工选购的“爆款好物”,采购量年年增长。此外,村集体通过产品加工增值,年底分红超10万元,进一步激励了村民参与生产和创业的积极性。

“帮扶不仅是短期的解决方案,更是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汉中卷烟厂党委书记李亚锋表示。驻村队员们扎根山乡,深耕细作,已为龙草坪村的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五一康养项目即将投运,项目将集民宿、研学、医疗康养于一体,预计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进一步推动村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

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谢勇 刘江


0
上一篇: 富海镇在外企业家返乡话发展 签约绘就振兴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