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曙光微露,朱翠芬打开商店门,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开启一天的忙碌生活。从店内的琳琅满目到田间地头的生机勃勃,朱翠芬于这看似平淡却又充满挑战的日日夜夜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增收之路。
坚守小店,绘就乡村便民新生活
朱翠芬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弥兴镇官庄村的一名零售户,她的小店位于官庄村的路边。回望小店的曾经,简陋的木房子,墙上狭小的售卖窗口,店内陈列简单,仅靠几个旧木柜陈列少量的商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条件有限的小店,却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乡村面貌在悄然发生变化,朱翠芬的小店也在随之而变。从狭小昏暗的木房子搬到了采光明亮的新商铺,店铺经营面积扩大,新货柜有序排列,商品种类较之前显著增加。她还别出心裁地将家庭的沙发休闲区与经营区域连通,为前来购物的村民提供临时休息空间。每当忙碌之时,她便会微笑着请顾客在休息区稍作等候。与此同时,朱翠芬还不断新增商品品类,并推出桶装水配送服务,全力满足村民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如此一来,小店愈发受到村民的喜爱与青睐,生意也日益红火。
积极探索,闯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除了把商店经营得有声有色,朱翠芬在农业经营方面也积极探索。弥兴镇养蚕历史悠久,朱翠芬家养蚕30多年,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朱翠芬通过网上学习,不断精进养蚕技术。此外,还在网上购买优质蚕卵,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提高蚕的成活率和品质。
2016年,朱翠芬看到了种梨的商机,开始在自家山地规模种植云南红梨,夫妻二人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提高云南红梨的品质。为延长梨的销售期,朱翠芬通过网络宣传了解新品种,引入早熟翠冠梨,自学嫁接技术,成功培育出新品种。现如今,朱翠芬的梨园规模已有40亩,挂果上市销售5年,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朱翠芬在采摘成熟的云南红梨。摄/杨支怡
在过往的数年里,她曾多次被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和中共姚安县委评为“优秀农村乡土人才”,被姚安县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
紧跟时代,研习网络电商新模式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商的兴起,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机遇,朱翠芬也从中嗅到了商机,51岁的她积极学习电商知识,2020年以来,先后8次参加县上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成立官庄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承接快递寄收服务。同时通过网上进货,降低进货成本,丰富店内商品,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实惠与便利。
如今,朱翠芬拿起手机,拍摄农产品宣传视频,通过直播平台展示乡村的美丽风光和特色农产品,在镜头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农产品的故事,分享着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也依托电子商务服务点,在网上销售水果、蚕丝等农产品,把村里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谈起小店今后的发展,朱翠芬笑着说:“年纪大了脑子始终不如年轻人,还是要向年轻人多学习,多学学电商销售,争取以后用手机把更多的农产品卖出去。”
乡村小店的增收新答卷还在书写,它的蜕变将伴随着乡村的发展,不断创新和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朱翠芬的小店会成为乡村一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文/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