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村已成为昆明市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打造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
雁塔村位于安宁市县街镇街道南部,距离安宁市区15公里,国土面积7.9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92米,年平均气温14.7摄氏度。全村426户1167人,共产党员30人。拥有千亩梨园和慈云古寺,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是昆明周边一个历史形态保留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滇中民居较为集中,村民以种养两业为主,有确权后耕地1600亩,林地10706亩,2019年农民人均收入约1.55万元。主要产业为:畜牧业规模养殖户45户,年产值2251万元;特色农业为“安宁红梨”种植面积800亩,果农加入安宁礼义红梨合作社,社员种植户269户,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100万元/年,2019年8月被选定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
云南滇中新区党工委委员、安宁市委书记张勤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和街道村社干部群众交流探索雁塔乡村振兴工作
2021年4月16日11时,昆明一家旅行社的两名旅游体验师已在雁塔村委会雁塔村居民小组的老村里转悠一个多小时,他们说:“由于雁塔村在抖音上很火,我们就过来看看能不能做一个昆明一日游景点推荐。”
作为云南省安宁市县街街道的一个传统村落,雁塔村可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然而近两年来已吸引成千上万人前来考察。2019年,雁塔村更是成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成为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实践对象”,在昆明及周边地区形成新的发展焦点。
雁塔村里有什么如此吸引人?10条以花为名的巷子,百余座“一颗印”老民居,还有数百亩梨园……
花甲之年的村民谢美英说,以前,村子里的路又烂又窄,曾有村民家里着火,连消防车都进不来。但是,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干净,住起来也越来越舒服,“这两年,天天都有人来村里耍。”
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昔日光阴——“土里刨食”的传统村落
炮仗花、三角梅、金银花、灯笼花……漫步在雁塔村,在错落有致的巷子里都能看到开得正艳的鲜花,美不胜收。
4月16日,当听说记者来采访雁塔村的发展情况时,谢美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以前很穷,进村里的路都不像样……现在好了,有了水泥路,村里还搞起了旅游。我觉得我们村会越来越好。”
安宁市市长毕绍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实地指导雁塔村乡村振兴工作
雁塔村距离安宁城区仅10余公里,但是发展一直滞后。“村民以前是靠种菜,后来是靠种红梨,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就外出打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雁塔村党委副书记赵文勋说,尽管这些年经济有所好转,但雁塔村一直没有摆脱“灰头土脸、土里刨食”的传统农村形象。
为了改变村庄面貌,赢得更多发展机会,2019年,雁塔村整合资金和人力物力,组织86户村民搬迁至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村,打通老村消防通道和交通干线,为老村改造、整治奠定基础。同时,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村内旱厕74座,填埋沼气池15个,新建、改造公厕6座,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污分流主管道、人畜饮水管道,村内沟渠整修并加设沟盖板,环境由“脏乱差”变为“整洁美”。
环境质量提升后,雁塔村的发展步伐明显快了。通过连续举办红梨节、梨花节、梨叶节、大地艺术节等活动,雁塔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不但让特色产品“安宁红梨”卖出了好价钱,也逐步吸引安宁、昆明及周边游客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体验乡村生活,寻找“乡愁”。
如今景象——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
“雁塔村没有工业企业,没有污染,环境质量好;距离安宁城区和昆明主城区较近,交通优势明显;村里出产的‘安宁红梨’是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的特色经济林果,在昆明周边小有名气;村里的‘一颗印’民居集中,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载体……一句话,我们村发展乡村文旅的基础是很好。”雁塔村党委书记赵刚说,2019年8月,雁塔村被选定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之后在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制定了一产支撑三产、三产带动一产的“花巷雁塔,农旅雁塔”发展规划。
雁塔村修旧如旧的老宅中国农大专家工作站 摄影:赵文勋
昆明市乡村振兴特别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认为,雁塔村的农耕文化承载着乡村文化、历史和记忆,在发展中需要关注乡村文化变迁,改变传统文化发展路径,所以要在雁塔村建设农耕文化历史博物馆;保留并修复“一颗印”民居,要让每一座房子都有故事,每一条巷子都有风景。
游人如织的雁塔花巷
这样的建议,充分考虑到了雁塔村的实际。雁塔村党委书记赵刚说,雁塔村党委已开展闲置宅基地、附属用房盘活及小型田园综合体、花巷雁塔、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方面的创新实践。当下,雁塔村正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发展博物馆”和“花巷”建设,已成功打造出6条花巷,改造多座“一颗印”民居。雁塔村将按照“一轴两翼一片区”产业布局推进建设,做到产业培育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未来的雁塔村,将是一个集乡村变迁历史展示、农村文旅融合示范、城市休闲后花园建设、特色乡街子经营等于一体的魅力新农村。
在村民张保友看来,这个愿景是触手可及的。现在,他正忙着打造自己的“农庄”,一个以红梨为主导的乡村庄园:“春天来赏梨花,夏天来避暑,秋天来摘红梨,冬天来露营,一年四季都可以来玩,也就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张保友说,雁塔村会成为安宁人的后花园、昆明人的周末度假村。
文/赵书勇(赵书勇系昆明日报记者)
图/赵文勋(赵文勋系雁塔村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