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浏览文章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农村局:探寻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2022-02-16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共同富裕路上缺不得乡村。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三大关键领域,浙江省海盐县正深入探寻乡村振兴“共富密码”,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海盐样本、海盐经验,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农业丰收

2021年,海盐县农业增加值实现20.23亿元,增长2.9%,增速位列嘉兴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0.3%,居嘉兴第二。

产业支撑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大力发展产业能有效激活乡村造血功能,为乡村集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等要素,持续带领农民走向增收致富。

海盐县第三届稻田龙虾文化节

稻虾产业报告——《飘香》发布,“小龙虾千人宴”开启美味狂欢,“虾在海盐”短视频比赛精彩纷呈,钓虾大赛满满的儿时回忆……2021年5月,海盐县第三届“稻田龙虾文化节”活动上演,诚意满满的十六项活动嗨翻全城,让市民和游客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与这座城市的稻虾文化撞了个满怀。

在海盐希望的田野上,稻虾产业正向着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方向迈进。除文化节外,2021年海盐还引进了蓝龙虾全产业链项目,共建小龙虾旗舰店,在嘉兴首推政策性稻虾保险,创新推出“小龙虾繁养分离模式”,一项项实打实的全链发展举措,加速海盐稻虾飘香长三角。目前,海盐稻虾面积累计推广至3.2万亩,居嘉兴首位,约占浙江省稻虾总规模的1/6,建成百亩示范基地93个,“小龙虾+晚稻”亩均效益是传统种粮的8倍。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必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但传统种粮方式收益较低,农民积极性不强,稻虾种养模式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亩可增收3000元。”从传统的水稻种植升级为稻虾综合种养,华星农场的农场主许玉君尝到了甜头,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在2021年引进了嘉兴市首条智能化水稻育秧流水线,在完成自己稻田的育秧量后,还帮周边农户完成了近2000亩水稻的育秧。

稻虾产业的探索推进,蹚出了一条极具海盐特色的,以虾稳稻、稻虾双赢、低碳高效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为海盐粮食产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新动能。2021年,海盐还成立了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建立优质稻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6331亩,全县粮食储备有效仓容迈入10万吨级,借力机械化提升大豆采摘效率,青莲10万头省级标杆猪场建成并投产,全面托稳农业“基本盘”。

海盐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布会

8月是海盐葡萄的销售旺季,惠众农场农场主周卫中忙个不停,在当月举办的海盐葡萄擂台赛上,惠众农场的“阳光玫瑰”一举斩获了金奖,知名度更响了。早在2018年,周卫中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力,率先种起了“阳光玫瑰”,打破了葡萄种植大户种不好、管不好、品质差、效益低的局面,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实行“五统一”管理方式,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作为海盐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海盐葡萄”已成为该县农民致富的一个亮点。依托10家精品阳光玫瑰葡萄百万产值示范基地,海盐积极引导农户标准化生产、智慧化管理、抱团化营销,标准化生产率达85%,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率覆盖面达50%,加快形成万亩亩产值3万元“黄金产业带”。2021年,“海盐葡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式发布并授权,完成“海盐葡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工程,创建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8110亩。

绿色为底  绘就美丽宜居新画卷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是海盐县秦山街道丰山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踏进这儿,仿佛乡愁思绪都一下子涌了进来,丝竹环翠、茶香满山,也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一并映入眼帘。

原来的丰山村还是个传统的采矿村,靠山吃山,但积年累月的开采,弥漫整个矿山的粉尘和不绝于耳的开采噪声,给村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伤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要不得。我们下定决心,关停矿山。”丰山村党委书记马惠良说,在不断地探索中,村庄转变发展理念,以“乡村+旅游”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美丽升级后,丰山村依托修复后的山林、景观资源,打造了一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构建了山地、竹林、田园、矿坑、村庄等多层次的全景式乡村景观。如今的丰山村,已经成为嘉兴乃至长三角地区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海盐县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发布会

丰山村就像是一颗水滴,折射出海盐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2021年,一条“美好记忆·丰山溢水”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惊艳亮相,将丰山村在内的5个村庄串点成线,点上有故事、线上有体验、面上有风景,线路长度约21公里。挖掘时光深处的古镇、古道、古井,“古韵画乡·山水线”美丽乡村精品线同样让人期待,目前已全面建设完成,在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评比中获得最佳人文奖。

擦亮乡村美丽底色,海盐从未止步。2021年,依托新出台的《海盐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办法》《海盐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全域秀美“三大攻坚十项硬招”实施方案》,海盐更是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管理三大攻坚行动,推出“秀美晾晒”月度比拼、媒体曝光宣传等十项硬招,切实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在打造美丽田园方面,海盐持续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同时实施“清洁农场”专项行动,累计整改家庭农场70家,深化美丽统筹建设,完成2020年高标准农田续建项目8000亩,完成美丽田园示范创建3000亩,促使广袤田园加快变美丽风景。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游客多了起来,这得感谢美丽乡村建设。”海盐县雪水港村小卖部老板孙雪红说,游客多了,生意也火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本钱。在海盐,一个个美丽乡村新样本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美丽风景正持续释放美丽经济效应。

改革驱动  打造数智乡村新标杆

2021年8月,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绍兴市等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根据批复,浙江省共有18个市县区纳入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海盐为其中之一。

所谓“集成改革”,是系统性改革的意思。站在全省试点这一起点,海盐正加速推动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任务,从深化土地改革、抓平台建设、强培育主体、促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改革集成,加快农业现代化,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浙江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的落地,是对海盐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回应。自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以来,海盐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先行先试,先后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改革试点,以改革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形成了一批“海盐经验”,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在前列。

数字化改革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利器,它撬动着农村改革,也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点击手机“口袋牧场APP”,工作人员可远程监测猪场内温湿度、氨气量等,精准掌控牧场环境;依托猪脸识别等技术,构建全自动饲喂系统,精准到每头猪的饲喂;数据跑代替人工跑,每养殖1万头猪仅需3名员工,仅过去的十分之一……在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化改革,传统养猪工厂已转型升级为现代化智慧牧场,实现百万生猪产能“一舱”管控。2021年,该案例还入选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十佳”实践案例。

在海盐“三农”领域应用中,数字技术正绽放出耀眼光芒。2021年,海盐专门成立了“三农”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印发《2021年度海盐县数字化改革暨数字“三农”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数字化改革“先行先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服务(“肥药两制”改革)、数字畜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等三项被列入省厅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应用名单,建成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基地6个。

未来已来,“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已然开启;未来可期,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海盐农业农村发展正迎来重大机遇。依托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海盐正在谋划推进雪水港、丰山丰义“一体两翼”乡村数字改革示范区,探索建设数字乡村实验室,打造多维数字应用场景“未来乡村”,树立数字乡村新标杆。

文/嘉兴日报杨颖慧、浙江省海盐县农业农村局黄鑫涛  

图/彭前锋、黄鑫涛

0
上一篇: 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石楼分公司: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强保电网稳定运行
下一篇:“三下乡”山东省集中示范活动举行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