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芒种”忙收又忙种——陕西西安“三夏”见闻

2022-06-09 来源:新华网 记者 刘彤   加入收藏

  一大片刚刚完成收割的高标准农田肥沃而平整,几台旋耕机正在上面往返奔走进行深翻作业……“三夏”时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办南江兆村显得紧张而忙碌。刚刚完成小麦收割、晾晒的粮农们,又在紧盯土壤墒情,为即将开始的玉米夏播进行紧张准备。

  今年62岁的孔祥峰一直在家种地,几十年的耕作经验,让他对粮食生产的选种、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灭虫,有着精细的选择:“南依秦岭、北望坮塬的地理条件,让我们必须挑选耐潮热、抗倒伏、大颗粒的低植株品种,因此小偃22是我多年来耕种的80亩麦田的主要选择。”

  据介绍,在确保去年9月下旬完成冬小麦全部播种后,通过适时冬灌和今春的“防虫保粮”,这茬小麦获得了不错收成。目前已经完成全部收割的麦田,亩产稳定在了1150斤左右。孔祥峰说:“能经受住强秋淋天气和条锈病等病虫害侵袭的‘考验’,获得这样的收成,确实不容易。晾晒完成后,我会将收获的粮食装袋入仓,妥善保存。”

  “芒种”前后,是一年当中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刻。刚刚完成小麦收获的孔祥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尽快进行玉米播种并完成首次灌溉,又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小麦收割前,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长安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了麦田,检查所用灌溉井水的抽取和线路稳定情况,确保每亩农田头茬水的应浇尽浇。今天,我的80亩粮田不仅将全部在适播期完成播种,还能得到深井‘泉水’的滋润。只要后期管护到位,秋粮亩产再上1000斤,不是问题!”他说。

  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俊鹏说,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粮田抗风险能力逐年提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确保了大型机械作业的进行;设施完善、农田配套让以灌溉为主的粮田可以根据粮食生长情况合理选取水、肥;禁用农药、化肥保障了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让我们看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效果。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安高标准农田面积逐年增加,2022年又将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万亩。”

0
上一篇: 中国茶业的使命担当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