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南峪香菇:春天从这里走来

2023-03-2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近日,河北阜平县王林口镇南峪食用菌园区温室大棚里,香菇正处盛产期,一排排菌棒整齐罗列,一个个香菇撑起圆圆的伞盖,个体匀称,长势喜人,伞盖上花纹各异,肉嘟嘟模样可爱。菇农们正忙着采摘、注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南峪食用菌园区香菇长势良好

“每个香菇上都有花纹,品级很高,我们叫‘花菇’。现在香菇长得很快,用不了几个小时就有新一批成熟,得及时采摘。如果长到明天品级就下降了,一斤少卖一块多钱呢。”香菇种植户杨秉栓同时也是南峪村支部书记,说起香菇他很是自豪:“我们这儿的香菇,肉厚,水分小,个头大,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不愁。这样的花菇拿到市场上,一斤鲜菇卖十多块,在南方能到二十多块。”他指了指不远处仓库门前停着的厢货车,车的主人是个外地老板,考察了好几个食用菌园区认定这里的香菇品质最好,于是从去年起在这儿常住,香菇产多少买多少,满一车运一车,直接销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

南峪村支部书记、香菇种植户杨秉栓将采摘好的香菇送往收购站

万事开头难,园区发展并非一开始就这样顺利。南峪食用菌园区建于2016年,当初作为试验产业项目,村民们纷纷质疑,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来没有经验技术,二来没有成功范例,更重要的是没有启动资金,种香菇就能挣钱?为提振大家解放思想、摆脱贫困、共同致富的决心与信心,增强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主脱贫的凝聚力,村两委干部带头贷款承租,一边建设一边上棒,主动钻研养菇技术,互相交流借鉴经验教训。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棚租补贴、农业保险等帮扶政策,这着实给了群众一颗定心丸。项目牵头企业阜平县食峰农业高薪聘请技术员,吃住在园区,随时接受菇农的咨询,指导菇农因时、因势合理种植。最终,熬过技术不成熟、管理不科学以及疫情防控时期的市场寒冬,香菇园区迎来了崭新又美好的春天。

南峪村村民在采摘香菇

现如今,南峪食用菌园区共建有63个温室大棚,140万个菌棒,惠及34户香菇种植户。一般一户一棚,最多的一户租了五座棚。杨秉栓租了两座,共有4万多个菌棒。他说,上棒、养棒、摘袋、注水、采摘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劳动,到时会招村民到大棚里打工,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致富。问及种香菇累不累,杨秉栓说,养棒的4个月最简单,只需要注意通风、见光就行,其他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来大棚里转转。菇农杨志林特别用心,冬天甚至住在大棚里,半夜起来调温度、湿度,“养香菇就跟养孩子一样,都要花时间花心思”。菇农赵大姐十分感慨:“不辛苦能打粮食?不辛苦能挣钱?我是第一批种植户,坚持干了几年,有技术,会管理,这是自己的大棚,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在哪儿找这样自由的工作!”

南峪园区菇农杨志林给菌棒注水

南峪山多地少,林多粮少,资源贫乏,经济发展受限。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可以说是天然养菇场。此外,智能化、规模化大棚种植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天时地利让南峪香菇品质卓越,身价不凡,成为王林口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南峪园区菇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王林口镇坚持把食用菌种植作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助力小小食用菌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内生动力,帮助村民走向“短平快”增收致富之路。

(图、文/阜平县王林口镇)


0
上一篇: 普惠金融贷来乡村致富“樱桃红” 绘出乡村振兴“农信绿”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