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秦巴山区群山叠翠,层林尽染。
眼下,正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烟叶收购季。家住喜河镇蔡河村的烟农孔令军、孟如彩两口子与请来的两个帮工,在简易分级台前给金黄色的烟叶分级、打捆。
“等通知下来,烟叶一交售,黄金叶马上就变现。”孔令军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之情。
孟如彩(右一)与帮工们在简易分级台上分级
今年50岁的孔令军,以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务工。上过建筑下过矿、扛过钢筋打过桩,但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2019年,一个偶然机会让他改变了出门打工的想法。
“2019年年初,我听村上说要把山上500多亩撂荒地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开垦出来种烤烟,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孔令军的思绪飘回到四年前。
“远走不如近爬坡!”孔令军说:“当时想着如果在家种烤烟能赚到钱的话就不出去了,长期在外,家里也没人照顾。”
“其实,受一梁之隔熨斗镇麦坪烤烟千亩村的影响,我早先也有种烤烟的想法,但苦于土地零散、交通不便,没有实现。”孔令军留村种烟的想法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对村上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2019年,村上统一流转土地后还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流转费,我就一次性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0年,再也不为土地发愁了。”
在镇村及烟草公司帮扶下,孔令军投资14万元,率先修通4.5公里烟田机耕路,用挖掘机深翻撂荒地40亩,新建密集烤房2座、晾烟棚1处。
“我是蔡河村第一种植烤烟的。我当时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拿我做个示范,如果我种烟致富了,村里那么多撂荒地,路修上去了,都开垦出来种烤烟,大家就都富裕了。”孔令军说。
“孔令军给我村带了好头,当年,他种烟40亩收入18万元,实现了蔡河村烤烟产业零突破。”提起孔令军,蔡河村党支部书记叶胜国竖起了大拇指。
石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梁其涛(左)指导孔令军分级
蔡河村32岁的青年烟农刘传山就是孔令军的影响带动下开始种植烤烟的。刘传山介绍:“我原来在沿海鞋厂打拼多年,家里孩儿老小全靠媳妇一人照顾。去年看山上路通了、电亮了,自来水也用上了,我就想回老家大干一场。去年开垦撂荒地80亩种烤烟,挣了20多万元。今年种烟120亩,收入会更高。”
在当地烟草公司和镇村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蔡河村昔日撂荒地终于迎来了“生机”,烟叶种植规模逐年增长,从2019年的40亩发展到2023年的456亩,烟农也从2户增加到10户。
2022年,看着烤烟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当地烟草公司因势利导,通过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的方式,引导烟农走粮烟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我们从去年开始,引导烟农对开垦荒地连续种植两年以上的烟田,通过种植玉米、小麦、油菜来实施轮作倒茬,同时开展烟豆、烟蔬等作物套种,增加烟农收入。”石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梁其涛说。
随着撂荒地种烟探索的成功和烟粮、烟豆、烟蔬模式的大力推广,蔡河村撂荒地变成了“金疙瘩”,烟农叶全斌、邓清波、曹家琴、张义彩……纷纷当起了“新农人”,不仅鼓起了“钱袋子”,还充盈了“粮袋子”!
如今,站在蔡河村的山顶上俯瞰,“高山烟田、中山桑园、低山稻田”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充满了无限生机。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了今日的“黄金田”,指引着乡亲们奔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文、图/许名山 汪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