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质检分选“老把式” 劳动增收“半边天”

2023-12-0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这把烟叶等级分错了,你们这个组注意一点。”

“这框这么多浅色的,肯定是装错了,快来个人把这些都抱到那个框去。”

“发青有霉的烟叶一定要挑出来,不要混进去了。”

楚雄复烤厂分选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一批准备出口的初烤原料进行分选。在热火朝天的分选现场,只见李维芸、何芹美两位烟叶分选质量监督员正在对十余个分选小组的工作进行严格巡视,并高声不停地纠正着不符合要求的分选。车间里人流穿梭、声音噪杂,加上还都戴着防尘口罩,所以她们不得不提高嗓门,否则忙碌的工人们根本听不清楚说什么,导致烟叶分选出现差错。

何芹美正在复烤线上工作 摄/尹晓蔚

李维芸、何芹美两位来复烤厂工作已有好多年,如今是烟叶分选质量监督的“老把式”。中烟云南进出口公司的驻厂代表张韬由衷地为她们竖起大拇指点赞说:“两位大姐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分级标准十分熟悉,工作中不怕吃苦,敢于管理,在烟叶产品质量控制上丝毫不马虎、不含糊。烟叶分选有她们的把关,我们的出口产品质量让人放心不少。”

李维芸50来岁年纪,是楚雄南华县本地人,当问起她是哪年开始来复烤厂工作的,她露出使劲回忆的表情说:“哎呀,都不记清了,反正从小姑娘的时候就每年都来厂里做季节工,做了几十年了。我们村里像我这样每年都来复烤厂打季节工的可多了。”

“每年烤季开机前前,复烤厂都要对我们进行一个星期的集中培训,每年组织我们搞评级技能、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比武等等,这些年我们在厂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以前分级标准没有这么复杂、这么细,后来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现在按国家标准,要分成42个等级,出口产品要求就更高了,我们真的要多用心才行呢。” 她接着说道。

何芹美年纪与李维芸相仿,也有类似的经历,几乎每年都要来复烤厂工作几个月,从起初都是普通工人,到后来都成了分级小组的组长,再到现在走上了专业的烟叶分选质量管控岗位,所走的每一步都与复烤厂的精心培养和她们认真负责、辛勤付出分不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们的努力换来的是丰厚的经济回报。何芹美家里种有几亩烟田,她靠着自己的劳动和烟草公司的扶持,家里一年到头都能保证有稳定的收入,目前家两个孩子一个已经成家立业,另一个进了部队当兵,全家的生活安定无忧。

李维芸家里没有种烟,丈夫除了料理农活,闲时在建筑工地打工。她因为业务熟练、责任心强,靠在复烤厂做季节工期间的劳动增收,妥妥地顶起了家庭的“半边天”。能让一家人无经济后顾之忧、生活的很幸福让她很是知足和自豪。最让她骄傲的是,小儿子读书成绩不错,正在成都上大学,她们家也奔着好日子去了。

近年来,楚雄复烤厂把帮助厂周边地区农民工就业增收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来抓,稳就业,促增收,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后提供了包括仓储分选、复烤加工、绿化保洁、保安消防等10余个业务类别,近2000多个业务外包就业岗位,充分彰显国有企业应有责任担当。

“只要工人们肯学、肯干,不管学历如何,来自哪里,在我们厂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特别是像李维芸、何芹美这样的烟叶分选质量把控的‘老把式’,更值得我们珍惜和尊重。这也是烟草企业始终禀持‘国家利益至上’理念的体现,反哺社会,履行国家责任,利民惠民。”楚雄复烤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周海云介绍说。

“我们两个虽然文化不高,但这些年在复烤厂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算是有技术的人了,不比在大城市打工的人挣钱少,我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收入,为各自家庭撑起了‘半边天’,我们一直都珍惜这样的机会,会努力地干,直到我们干不动的那一天。” 李维芸、何芹美最后自豪地说道。

(文/尹晓蔚)


0
上一篇: 字教练的“老乡情”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