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浏览文章

黑龙江省明水县奏响冬季增收致富曲

2023-12-1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冬季的黑龙江省明水县,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并没有闲下来,特色产业、粮食深加工、直播卖货,农民告别了曾经的“冬闲”传统,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冬季产业增收路上,书写着“冬闲”不闲的乡村新农事。

小油坊“榨”出飘香好日子

12月4日,在双兴镇东双村马家油坊加工车间,50岁的主人马平正在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机器“吞”进肚的是饱满的大豆,经过炒锅加热软化、粉碎压片蒸熟、压块、装垛等多个环节,“吐”出来的是黄色晶莹的油。

“我们生产的是熟油,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绿色食品假一赔万。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以农民的厚道纯朴的性格经营企业,不能投机取巧砸了自己的生意。”马平忙里抽闲的介绍说,快人快语一般。 

 今年50多岁的马平是这个村的村民,多年前就在河北等地打工。常年在外漂泊,总有思乡之情。攒下一定积蓄后他今年返乡创业创建了马家油坊。现在四台榨油机一天生产出300多斤豆油,目前已经收购了村民优质大豆140多吨。

无独有偶。12月5日,在育林乡示范村邢洪军油坊内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六台机器轰鸣运转,忙得工人挥汗如雨。金黄色的豆油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流出来,沁人心脾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与东双村马家油坊不同的是,这里生产的是“生油”。无论熟油还是生油,各有各的优点。

“你可以闻闻这油有没有生油味,绝对的没有。”邢洪军的妻子杨红一脸自信的向来买油的村民介绍着。

   一天加工7000多斤大豆,一年大约加工七八十万斤,百斤大豆出油14斤左右。目前每市斤大豆油以8元价格出售,全都是村民购买自用与赠送亲戚朋友。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对健康食品的不断追求,让笨榨豆油再次受到了百姓的青睐。明水大豆油因地利与品质形成独特的风味,受到群众的喜欢。

 那么,如何保证油质,两个油坊都有共同的商业秘密。那就是选用明水本地优质大豆,好豆好价,价格高于烘干塔与粮商收购价格。邢洪军今年秋天收购了通达镇联盟村全屯子村民的大豆,大约10万多斤,质量好,价格也美丽。

创办榨油厂,拓宽致富路。谈到下一步的打算,马平的想法是马上进行深加工,想做辣片,市场已经调研完成,想办理相关手续。邢洪军的想法是明年春天扩建厂房,好好大干一场,目前正在注册商标,注册成功后大豆油将进入外地大型超市。

小酒坊“酿造”乡村新生活

“你看这高粱今年上的成色多好,颗粒圆润饱满,酿出的酒不是辣的,而是甜的。喝咱家的高粱酒绝对的是种享受。”12月6日,在明水县明水镇勤俭村穆家酒坊的院子里,面对一大堆火红的高粱,主人穆剑平向前来买酒的村民乐呵呵地介绍着。

还没走进穆家酒坊,远远的空气中就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白酒香气。今天没有生产,主人穆剑平还是忙碌着向本村养殖户出售酒糟与向村民出售散酒。 

酒香不怕巷子深。酒坊有五六年的历史了,每年大约销售自酿50度、60度高粱与玉米白酒20吨左右,去年就没够卖,今年加大了粮食收购量,秋季以1.3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周边村民高粱50吨,还收购了玉米,这就是好粮酿好酒。

“在销售方式上我采用在家卖与下乡送货的方式,我可以送到全县城乡的超市与食杂店。酒糟卖给附近养殖户。”穆剑平高兴地介绍着。

 每年从收拾完秋到第二年4月末,大约5个月的时间在酿酒,还带动了几名村民在此务工,每人每天130元的工资农闲里也是增收。这还带动了部分村民种高梁与玉米的积极性。  

 聚焦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近年来,明水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因村施策,整合优势资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真正实现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文、图/明水县委宣传部  高伟 黄艳楠)


0
上一篇: 古县县委副书记刘泳:直奔一线察到实处,现场推动工作见行见效
下一篇: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之翼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