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王晓华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的村民,之前多年来一直在外面打工,虽说每月靠做杂活能赚上6千多元,可随着年纪渐长,家里父母需要照顾,2022年底他决定自己回家乡发展。
十年前,王晓华种过烤烟,不过种植规模小。“那时候只种了两亩多,小打小闹,地块又分散,种植成本高,我也没心思弄,不如出去打拼,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都是大块田地,管理起来更省心省力。”王晓华说。
这种变化得益于王晓华在外务工每月能赚6千多元,比在老家耕种自家的承包地划算。但他回乡之前,听说军屯村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帮助下开展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建设,依托牟定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大胆探索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三变改革”,开展土地统一流转,将零散的土地聚了起来,集中到种植能手的手中,让作物可以规模化种植。这一消息让王晓华的心里产生了动摇,加之父母年老需要照顾,最终决定回来放手一搏。
2023年,王晓华拿出自己的6万元积蓄,承包了军屯村产业综合体47亩土地,开始种植烤烟。土地归拢了,机械化操作,起垄、打塘、施肥、浇水、抛苗、覆膜都能一体化作业,各个环节都能减少不少成本。靠着他的精细化管理,售烟均价达37.6元/公斤,卖烟当年收入为26万元。
在处理好基本农田规划,稳固“金叶子”的基础上,为提升土地利用率在产业综合体示范区,烤烟季结束之后,合作社又将土地流承包给种菜大户。共和镇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全镇产业优势,根据市场调研需求,重点主要发展大粒蚕豆、豌豆和油菜等产业,一地多种,一年多增加一季收入。
谈到这一点,王晓华深有体会,也没放过这一机会。“烟叶采收后,烟地余肥未得到充分利用,我心想,太浪费了。通过和烟草部门技术人员交流,我以每亩300元的租金流转了50亩烟田,用来种植油菜。种植前我与农推中心签订了收购合同,他们免费上门提供技术指导,有8.5元/公斤的保底收购价,不用担心销路,今年油菜预计产值5万元。在家种地,就比在外面打工差更划算了。”王晓华笑呵呵地说。
王晓华在管理油菜长势 摄/张静梅
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不仅有效解决了农田弃耕、撂荒问题,还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速度加快。
“以前零散种植,用工需求量小,土地归拢后,都是连片种植,需要的务工人数多,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被利用起来,大伙在家门口轻松就业。没有条件种地的农户将自己的田地入股,入股农户按照‘保底租金+股份分红’方式,在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保底租金收入基础上,还可根据入股情况参与年终分红。以2022年来说,1亩田有10股,1股能分红29.8元,农户年均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继江说道。
王晓华是共和镇军屯村探索产业发展综合体的缩影,种植能手之一。今年,共和镇将继续开展土地流转,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大力打造“烟+N”多元产业组合,挖掘村民增收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文/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烟草专卖局 周进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