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营沟村肉牛养殖中转站,只见60多头膘肥体壮的安格斯肉牛正在享用着玉米、苕子、干草等原料制成的有机精饲料。
“算上农户养殖的肉牛,整个营沟村现有存栏500多头牛。这66头是前天才拉来的,经过中转站的专家调理好以后,这些牛就要送到签订养殖协议的农户家中。每个村都有养殖专家,全程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等肉牛的体重达标后,再由合作社和公司按照市场价回收。”宣威市尚营合作社理事长胡兴明介绍道。
营沟村肉牛养殖中转站。摄/樊攀
近年来,宣威市尚营合作社充分利用烟后种植青储饲料的资源优势,成功拓展了“烤烟+肉牛”的高原特色循环农业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带领当地烟农闯出一条新型农村规模化养殖的致富路。
“去年我在合作社的介绍下,养了3头肉牛。以前都以为养这个牛很‘金贵’,但不养不知道,原来比我想的省心多了。”热水镇肉牛养殖户李国清说起肉牛养殖经历就滔滔不绝:“都说早喂吃在腿上,迟喂吃在嘴上。去年烟草公司为支持我们养牛,指导我们采收烟叶后种上玉米、牧草,玉米收成了可以卖给饲料加工厂,牧草长高了直接拿来养牛,一块地有几份收入,好得很!”
营沟村肉牛养殖要从2023年初说起。宣威市尚营合作社与绿巨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愿,引进澳洲的安格斯肉牛进行养殖,并采用“烟饲”循环耕作模式,实施烟叶牧草轮作,并将牛粪高温灭菌发酵处理成有机肥,形成了以“烤烟+肉牛”为基础的生态闭环生态圈。
“我家以前养的是小黄牛,四五头能赚两三万块钱就算很不错了,风险还很大,遇到牛一生病,基本就是白养了。现在,我家从合作社养殖场领养了25头外国品种的肉牛,已经被他们预订回收了,照一般情况差不多能赚18万元左右。我家还种了烤烟,种完烟又可以种苕子和牧草喂牛,牛粪又可以直接当成肥料放到地里,一点都不浪费。”热水镇响宗村第四村民小组的村民陈吉仙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作支撑。在营沟村,这条集养殖业发展和农作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了引领乡村产业融合的“新大路”。营沟村还将进一步发展“烟饲”循环模式,促进群众种植和养殖就业增收,带动群众奔向幸福生活。(文/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烟草专卖局 樊攀 杨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