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蒙自:打造“绿”产业 农民奔劲足

2024-12-1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解决群众就业、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烟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技术优势、设施优势,深挖“土”资源、发挥“特”优势、加大“产”功能、提升“质”效益,走好多元经营、产业融合的绿色道路,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实现绿色多元化提质增效促振兴。

蒙自烟区烟后豌豆种植区。摄/李姝锦

隆冬时节,在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蒙自市芷村镇粮烟融合示范区,烟后种植的豌豆豆荚饱满,广袤的沃野处处呈现好“丰”光。

“这些年,在烟草部门的帮助下,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回拢,加大田间基础建设,统一种植,让我们实现一年两收益。”芷村镇岩峰窝村90后村民刘文凡说,“此前小春种荞、玉米、小麦,近几年在烟叶成熟中后期套种豌豆,豆杆粉碎后还可以还田做绿肥,提高土壤肥力。”他算过一笔账:今年种植的15亩烟后豌豆有近3万元收入。 

长势喜人的烟后蚕豆。摄/汪银涛

芷村镇位于蒙自市东南部山区,当地粮油、林果、蔬菜及烤烟等传统特色产业丰富。其中,“烤烟+”多元产业是当地烟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

烟区高质量发展,既要促进农业多元产业发展,也要促进烟农增收,如何让烟区烟草现代化的多元产业融合农业,让村民的荷包更鼓、日子更火?

“前些年,烟区小块零散地分布多,交通不便,农户劳动强度大。”芷村镇烟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在合作社在当地烟草部门帮助下开展土地流转,并依托完备的烟区基础设施推进机械化作业、智能化服务,助力烟区群众增产增收。

蒙自水资源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的问题突出,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可解决季节性缺水的“瓶颈”,为高质量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夯实发展基础。

蒙自烟区“粮烟经”多元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实现短期就业。图为芷村镇枇杷种植户分拣枇杷。摄/李姝锦

2012年,蒙自市烟草专卖局推进当地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当年3月,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同意,蒙自润蒙水源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概算1.76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1.37亿元,项目全长31.49公里,涉及蒙自市新安所、文澜2个街道和雨过铺、草坝2个乡镇,解决了上万亩基本农田和沿途四个坝区乡镇7片灌区15.77万亩农田灌溉供水不足问题,16个村委会33个村民小组12.67万人受益,沿途石榴、枇杷、水稻、蔬菜、烟叶等农经作物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带来上亿元收入。

蒙自市东南部地区水资源丰富,2017年4月,开工建设以灌溉为主兼顾农村人畜饮水的小(一)型蚂蚱冲水库水利工程,至2021年3月完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7730.36万元,年供水量636.4万立方米,受益农田面积达19500余亩。两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水源自流贯通、联动供水和循环补水体系,为效缓解季节性缺水、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烟区推进烟后“烟+荞”种植。摄/李姝锦

近年来,蒙自烟区结合当地实际持续推进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把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相结合,有效地改善了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又加大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智能绿色烘烤等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粮烟协同、果蔬种植、家禽养殖、烟叶设施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组合模式,推动烟区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增收新路子。

如今,蒙自烟区累计修建机耕路17条,总长36.292公里。以补贴方式助力当地烟农及烟农合作社购置旋耕机、植保无人机、覆膜机械等农机具957台。目前,蒙自烟区粮烟经旅融合产业带趋于稳定,在促进当地群众多元化增收的同时形成可持续种植运营机制,实现了粮烟经一地多收。

(文/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姝锦)


0
上一篇: “新农人”展示“新风采”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