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清晨,王继凤赶了个早,来到田地里查看板蓝根长势,按照先前计划,今天正值最后一轮采收。一会儿,她联系到几个老乡,收割挑拣后把板蓝根运送到集镇市场。“我们这里的板蓝根从11月份开始采挖。这块板蓝根栽种时间要晚一些,采挖的时间也推后一些。”王继凤说。
王继凤查看板蓝根长势。摄/马绍杰
今年53岁的王继凤,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哈尼田村,她种板蓝根的事,还要从2015年说起。那年,金平县无息创业贷款的政策推行到了村里,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妇女自主创业。彼时,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王继凤便带动几个老乡一同报了名。
“款项是有了,但是大家还没摸清楚适合种什么、养什么。有种菜苗的,还有养殖小鸡和山羊的,但是没有经验,大家收益都不高,很多村民打起退堂鼓。”王继凤说,“而且村里耕地,耕作条件好的都留着种水稻玉米了,能做新尝试的田地不多,零零散散的。”
鸡脚菜、豆苗……诸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几年下来,创业几乎没有收益,还贷的压力却不小,无奈之下,王继凤便用剩余的积蓄,和丈夫在村里开了一间小杂货店,以维持一家人生计。
小店开张时,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冷清的生意勉强能对付还贷,但剩余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生计。金平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拜访,为王继凤提供个性化的经营指导,在店面陈列、商品备货、销路拓展等方面给出对策和帮助,建议她抓住店面位置优势,引入快递收发业务,增加客流量。王继凤按照建议进行了经营调整,不久之后小店生意明显好转起来。
小店稳定的收入让王继凤慢慢有了一部分积蓄,她寻思着继续带领村民们搞种植。在一次外出学习的时候,王继凤偶然看到其他地方有种植板蓝根的成功案例,并且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和哈尼田村很相似。
哈尼田村村民种植的板蓝根一隅。摄/马绍杰
王继凤便依葫芦画瓢,把板蓝根种植引进到了哈尼田村,打算带动村民们盘活山腰和村口的“巴掌地”,尝试种值板蓝根。
一开始,连上王继凤,村里只有3户村民有意愿种植,但王继凤没有气馁:“这些尝试都是有成本的,只有自己先种好了,有收益了,大家才愿意跟着你干,所以我更不能放弃。”
王继凤的坚持见到了成效:当年年底,除去成本后,每亩板蓝根有4000多元纯收入。此后,不少村民跟着她种下了板蓝根,2024年底,全村种植板蓝根的村民发展到69户,种植面积超过了190亩。
王继凤在店里整理货品。摄/马绍杰
“现在村里板蓝根种植是稳下来了,大家也能多一些收入。明年打算带大家试试集体养殖。”谈到以后,王继凤说道。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马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