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祥云县下庄镇张泗营村,千亩连片的田园画卷铺展开来。平整的机耕路纵横交错,排灌沟渠如银带蜿蜒,旋耕机在连片烟田里穿梭作业……从“补丁田”到“万亩金”,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这片土地的故事,正是祥云县高标准烟田建设的生动写照。
张泗赵营村高标烟田建设区。摄/王云民摄
张泗营村是下庄镇的传统农业村,全村3038亩耕地,因历史原因被分割成零星分散的“补丁田”,一户村民最多需耕种60余块田地。“肩挑背扛、费时费力,种地挣不到钱!”村民刘兴国的感慨道出了曾经的困境。细碎化的土地导致种植成本高、机械化难以推广,传统耕作模式严重制约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转机始于2023年,祥云县人民政府与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共同启动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张泗营村被纳入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1337.94亩,涉及6个村民小组。项目以“破埂并田、配套基建”为抓手,目标直指“小变大、路相连、沟相通、宜机化、减工降本”。然而,蓝图虽美,落地却难——土地权属纠纷、村民观念保守等“拦路虎”横亘在前。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让群众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项目启动会上,村党总支书记李春艳的话掷地有声。村“两委”与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成立工作专班,联合乡镇干部、技术团队,以“算清两笔账”打开群众心结:一是细碎土地导致成本高、效益低的“现实账”;二是连片经营后机械化省力、规模化增收的“未来账”。一场场院坝会、田埂恳谈会接连召开,村民的疑虑在坦诚交流中逐渐消散。
张泗营村四组村民罗光彩因地块划分与村干部争执不下,施工一度停滞。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杨金全闻讯赶来,卷起裤腿下田复核数据,用石灰粉重新标线,直至双方满意。烈日下汗湿衣背的身影,让村民心服口服:“干部们把一碗水端平,咱老百姓就信这个理!”
2024年4月,高标准烟田正式投入使用。走进项目区,昔日零散的“巴掌田”已变身连片成方的“网格田”,机械化率从不足30%跃升至80%。新建的7条机耕路、16条排灌沟渠,让“农机下田难、排灌靠天收”成为历史。“闸门一开,水到田头;农机一响,半天完成20亩起垄!”烟农刘从彪的笑脸映照着变革的成效。
张泗村支书李春艳和驻村工作队员杨金全正在研究设计方案。摄/庄诗韵
如今的高标准烟田项目新增耕地140亩,亩均减工降本500元。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多元融合发展,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户均年增收突破2万元。
从“补丁田”到“希望田”,张泗营村的蝶变,是基层党组织引领攻坚的生动实践,是干群同心破旧立新的时代注脚。如今,伴随着旋耕机的轰鸣与乡亲们的欢笑,张泗营村正以昂扬之姿,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文/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艾靖宇 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