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旧城镇青禾村委会大白乐村,王双线正满心欢喜地擦拭着新购的小汽车。见有客人来访,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抹布,掸去身上的尘土,快步迎上前来, “这几年番茄市场行情不错,收入慢慢提高了,去年年底,我换了辆新车。”
王双线擦拭新买的小汽车。摄/陈徯元
青禾村以前主要种植烤烟、小麦和玉米。这几年,随着旧城镇推进乡村振兴,加之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番茄种植在村里逐渐火起来。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番茄,种出来的番茄口感好、品质优,产量也稳,市场需求不错。王双线和村里大多数人都跟着种起了番茄。
今年48岁的王双线是一名“职业烟农”。除了烟叶,他曾尝试种植多种农作物,但因村里水资源匮乏、土地利用率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从2006年开始,泸西县烟草专卖局投入资金750万元,帮助青禾村建设蓄水池3个、管网2条、地边小水窖165口、沟渠14条、机耕路15公里和密集烤房50座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的种植条件,为村里的多元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青禾村新建的番茄种植大棚。摄/陈徯元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青禾村的番茄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王双线抓住机遇,投资8万元建起4亩番茄大棚,成为村里第二批番茄种植户。
同时,当地村委会积极发动技术成熟的规模化大棚番茄种植户,向王双线等“新手”种植户们提供田间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支持。一年下来,王双线仅通过番茄种植收入,就收回了投资本金,“去年番茄价格好,我种的4亩番茄,每亩产量6吨左右,收入十万余元。”王双线说。
王双线家的小楼房。摄/陈徯元
近年来,在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的支持和引导下,青禾村委会整合资源,开展土地流转,扩大大棚种植规模,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稳定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番茄种植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为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短期就业的机会。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在大棚内参与番茄的种植、采摘和包装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青禾村现已发展大棚番茄3000余亩,年产值7800万余元,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村里盖新房、买新车的不在少数,村民们的日子像番茄一样越过越红火。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陈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