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勃利:大棚里的“莓”好“柿”光

2025-04-0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广袤的田野间,一幅幅了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正徐徐展开。随着气温的回升,勃利镇城西村温室大棚内的草莓柿子和蓝莓成为了初春的主角,特色种植正悄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虽然室外春寒料峭,但勃利镇城西村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夏,一排排嫩绿的草莓柿子秧苗整齐排列,满是蓬勃生机。村民刘子辉也正和工人们忙着田间除草。刘子辉介绍说,这批从寿光定购的柿子秧苗2月23日栽种棚里,现在覆膜、封眼等管理工作已经完成。为了能让柿子能卖个好价钱,种植时用的都是农家肥和有机肥,并及时疏果,使每棵秧苗只接五层果,以此保证果实大小、营养吸收均匀,品质好,口感佳,每串果实重量都在1斤左右,11000棵秧苗可产5至6万斤柿子。待5月上旬上市后,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以每斤10元计算,可实现净收入50万元左右。8月时,棚室可将用于栽种13000多株豆角秧,11月份成熟销售时每斤能卖到5-7元,反季蔬菜还能增收40万元左右。

除了特色草莓柿子,休伦蓝莓也从去年10月份在城西村的棚室里落地生根。放眼望去,900棵从东港而来的蓝莓树苗正在阳光的滋润下迅速成长,村民曲洪胜正在给小树修剪枝叶。他说,休伦蓝莓因耐低温,产量高,果实大,口感好而闻名,栽种一年可成活10多年。今年是结果的第一年,每棵树3-4斤的产量,按市场价50元1斤销售,净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待后续进入盛果期,每棵树可产10多斤的果实,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近年来,城西村在发展好传统作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草莓柿子、休伦蓝莓、软枣猕猴桃等特色作物,并引进维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基础设备维护、种植技术、秧苗购买等帮助,使村民通过利用季节时间差,实现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确保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产出。村党支部书记隋旭东表示,城西村将支持更多村民加入棚室种植,并在棚室租赁、后期销售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通过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带动采摘、观光等乡村游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文、图/ 县融媒体中心 李奇晔)


0
上一篇: 勃利:“红松籽”叩开黑土地上的"开门红"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