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壶关县文旅康养融合铺就“致富路”

2025-03-2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积极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让游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该县连续九届蝉联“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成功入选“2024美丽中国·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大峡谷镇成功入选“2024美丽中国·深呼吸乡镇”。常平温泉小镇、太行双龙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常平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太行神话不夜城先后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长治市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常平村、黄崖底村入选2024年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八泉峡景区入选2024“旅游满意在山西”全省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典型案例名单,欢乐太行谷旅游厕所入选文旅部2024年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名单。截止目前,该县A级景区达到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增至3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共9个,形成了“一城、三区、三廊、十大康养小镇、百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格局。

扮靓乡村八方游客聚壶关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环境美到人文美,从产业美到生活美,在旅游开发中,壶关县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景,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聚集壶关。

走进常平温泉小镇休闲旅游综合体,精致的墙绘,移步皆是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元宇宙体验馆、台球休闲室、美食体验区、奇石展览馆、“常平海”造浪池等娱乐项目广受游客追捧;元宝山半山窑洞生态景观带、纯天然山地温泉康养中心、沉浸式光影夜游等系列项目让人流连忘返。如今,来常平“休闲度假,遇见乡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去年7月,壶关县首届非遗宣传展示暨文旅推介活动举办,全方位展示壶关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吸引了超5万人次游客畅游壶关,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50%。

放眼广阔乡村,壶关县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大峡谷旅游专线,整合沿线优势旅游资源,培育出红色、绿色、古色景区景点200余处,发展文旅康养村庄30个,创建大河村、大峡谷镇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出9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壶关县在重点景区周边打造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民风民俗多样的旅游民宿集群。2017年,凤凰山庄联合岭东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岭东村旧址保存完好的300孔旧窑洞和70多个窑洞小院,打造成窑洞民宿和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增设千米环形跑马场、亲鸟园、亲猴园、鸽子广场等项目十余个。梧桐小院、憨乐居、古筝小院等民宿各具风格,彰显着本地文化特色。据悉,村里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前来,民宿生意越来越好。

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壶关县积极探索“乡村+康养+文旅”模式,先后制定出台《壶关县推进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和《壶关县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民宿品牌建设十条意见》,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民宿品牌化步伐。同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理念,将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业特色融入旅游开发,推动乡村文旅综合体项目提档升级。全县先后涌现出了“美丽宜居”刘寨村、“明清民居”芳岱村、“休闲农业”绍良村、“避暑胜地”仙居村、“太行奇迹”十里岭村等美丽乡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三个:大峡谷镇、大河村、南平头坞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岭东村、桥上村、沙滩村、青龙峡村、常平村、黄崖底村。

越来越多的村落乘着农文旅融合的东风,创响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越来越多的群众搭上乡村旅游“致富快车”,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多元融合 游客体验满满

“通过将陶瓷制作知识传播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小探寻传统陶艺的魅力,体验陶艺的乐趣。”在壶关县黄山乡太行陶瓷研学基地,独具特色的研学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学团队。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感受和传承非遗。

“我们是从抖音上刷到视频过来的,这儿的村子颜值太漂亮了,吃的住的地方也挺美的。”石坡乡南平头坞村是河南李华萍女士一家自驾游山西的第一站。

南平头坞村借助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专线穿村而过的区位优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通过规划开发,打造了太行山区别具一格的“七彩山庄”。去年该村又高标准谋划,投入2000万元建成兰枫康养度假酒店,引进空客380模型飞机餐厅,配套了小木屋山地住宿和南坡观景台客房,修建40个高端露营帐篷,增设萌宠乐园等设施,打造独具一格的航空小镇露营基地。通过现代化科技与特色文化的融合带给游客更加多元的旅游感受,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

南平头坞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李芳介绍道:“我们村资源得天独厚,环境宜人,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村里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如今,南平头坞村已变为一个七彩斑斓的村庄,航空小镇露营基地、清朝特色民俗小院以及现代化民宿酒店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在大峡谷镇黄崖底村所在的双龙谷景区,青山环绕,绿树浓荫,游客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听鸟语蝉鸣,闻青草花香,或滑道嬉戏,或休闲垂钓,沉醉在充满生机的休闲时光里,享受山间的宁静和悠闲。

近年来,大河村进一步开发了冬漂和夜漂项目,使得旅游产业实现了全年无淡季的运营,让村民们能够四季皆享旅游经济的红利。凭借这些举措,大河村成功荣获了“山西省首批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全国地质文化村”等殊荣,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每逢节假日,山庄总能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凤凰山庄负责人刘立刚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盘活了村中闲置房屋、土地等“沉睡”资源,更为村集体带来租金和分红收入,发展民宿、餐饮产业后,还吸纳了村民就业,通过“旅游+特色农业”,让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与此同时,当地大力培育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峡谷镇灯秀水秀、夜景观光和商业街夜市人气聚集,太行神话不夜城完成提档升级并投入运营;启用壶关县首家“非遗小剧场”,为全县旅游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我们一切以游客为主,要细致、精致、极致为游客做好服务,让游客在壶关停下来、慢下来、留下来。”壶关县文旅局局长郭志毅表示。

持续提升文旅服务“软实力”

近年来,壶关县紧紧抓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机遇,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保障服务上共同发力,持续提升文旅服务“软实力”。

“这里风景很美丽,村民很淳朴热情,工作人员服务做得也很到位,真正做到了贴心服务,不愧是AAAAA级景区。景好人更好!”来自山东的游客徐敏华赞赏道。

近年来,壶关县坚持“政府扶持、市场主导、规划引领、多元发展”,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对民宿产业进行市场培育、提质、提升。去年,云芥·青松岭研学基地、八泉峡民宿等高端民宿项目先继落地建设,云上庭院等6家民宿入选2024年“太行山居”品牌民宿。目前,该县“太行人家”“太行山居”品牌民宿总数达到30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之首。

在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开工建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和旅游循环路,配套完善了停车场、露营地等景区内外各类旅游设施,新建和改造了云芥青松岭等乡村民宿37家,新增床位1400余张;加强景区智能化升级,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

去年,壶关县制定了《壶关县旅游景区联动活动方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推出了太行山大峡谷、欢乐太行谷、常平温泉小镇“三景”联动游,发行了2025壶关县“三景”迎春联票和2025壶关县三景联动年卡,推动太行山大峡谷、欢乐太行谷、常平温泉小镇三方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形成品牌共育、客流共引、合作共赢的联动发展格局。

同时,壶关县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旅游宣传,制作完成《这里是壶关》旅游形象宣传片,在文旅山西、山西人文地理等平台进行发布。依托节庆赛事,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先后成功举办第八届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壶关)夏季文化节暨2023首届太行山山地旅游大会、壶关县首届非遗宣传展示暨文旅推介活动、首届文旅形象大使大赛、八泉文化节、欢乐太行谷音乐节、“太行陶”国际陶瓷艺术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会和赛事活动,并大力发展旅游“夜经济”,让游客享受更多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

在春节、元宵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壶关县先后举办了乡村村晚大比拼、新春戏曲公演、“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国庆节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节展赛事40余场,并深入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特别是去年县图书馆被省文旅厅评为2024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文艺小分队1112场、乡土文化能人艺人254场、乡村文化带头人493场,累计开展各项活动共1859场,完成送戏下乡500余场。

风起扬帆正当时,文旅康养叙华章。壶关县将乘着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探索“森林+养生”“旅游+康养”“生态+旅游”“旅游+体育”等文旅康养新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持续增强文旅康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图/视佳聚焦 秦爱国、王伟伟)


0
上一篇: 舍姑村:生态养殖绘“羊”景,村民携手发“羊财”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