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瑶绣传承显“针”功

2025-03-2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傍晚时分,赵芳妹结束了一天的农活,在自家小商店门口做起了绣工,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在指尖针头一进一出之间悄然呈现。不时,赵芳妹店门口集聚了不少妇女,她们都是来向赵芳妹学刺绣的。

赵芳妹绣制绣瑶族传统花纹。摄/李旋宇

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太阳寨的赵芳妹今年40岁,从小她就喜欢瑶族刺绣,跟着老一辈学刺绣。“我看老一辈绣的花很好看,我也试着自己绣,慢慢就学会了。”她说道。

此前,赵芳妹的家境不太好,为补贴家用,她早早外出打工。在外面的日子,她总是想起刺绣,虽然工作很忙,但她还是会抽空绣上几针。“在打工的时候,我想家了就绣花,感觉就像回到家里了。”她回忆说,刺绣就像是她和家乡之间的一根线,牵着她的心。

在外漂泊数年,2020年赵芳妹回到了家乡。她用自己攒下来的积蓄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并向金平县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成为零售户,她对杂货店经营没有经验,进了一堆货,积压卖不出,心里十分着急。

金平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知道她的情况后,经常去到她的商店,根据农村市场特点、村民消费习惯、店面形象、货物归类、进货渠道等方面制定了改善方案。

赵芳妹整理店里的货品。摄/李旋宇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芳妹按照客户经理教的方法去做,一段时间后小店的生意好了起来,“我的店经营上碰困难了,我就给片区经理打电话,他们都会想办法帮我解决,生意能好起来,跟他们的帮助分不开。”赵芳妹说。

赵芳妹回到家乡后又拿起绣花针,只要农闲她就开始绣花。她的商店成了村里的一个小聚集地,村民们喜欢到这里来买东西,也会在这里坐下来聊聊天。

村里的妇女们看到赵芳妹瑶绣绣得那么好,也想学。赵芳妹就手把手教她们。“我觉得,刺绣是我们瑶族的传统,不能丢。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会刺绣,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赵芳妹说。

慢慢地,来她店里学刺绣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坐在店里,一边聊天,一边刺绣,气氛热闹。

持之以恒,终有所成。赵芳妹的刺绣手艺越来越好,她绣的东西也越来越受欢迎,附近村寨的村民常常来找她买绣品。 “我绣的东西能被大家喜欢,心里也感觉很高兴。”赵芳妹说道。

赵芳妹的刺绣作品。摄/李旋宇

“绣花需要耐心,也要很多时间,大件一年也就能绣一两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学刺绣的人少了。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这些会刺绣的人坚持下去,多教几个年轻人,这门手艺就不会丢。”赵芳妹说,刺绣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喜欢把好看的花纹绣到衣服上,我会一直绣下去,直到绣不动的那一天。”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旋宇)


0
上一篇: 山村迎蜕变 生活如锦绣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