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浏览文章

云南禄劝县:北纬25°地理基因淬炼的云雾滋味

2025-06-23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团街镇地处北纬25°、终年云雾缭绕的河谷地带,是烤烟种植适宜区。连续多年,团街烟站烤烟收购都圆满完成,这一成果背后,是地理条件、耕作智慧与产业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与坡向的“风味方程式”

团街镇8个村委会的烟田被细分为8个“微产区”。通过烟站职工近年来实地调研,海拔1700-1900米的向阳坡地,烟叶总糖含量普遍高于阴坡地块3.2%。以运昌村为例,其东南坡烟田因每日多接受2.7小时直射光,叶片厚度增加15%,烘烤后清甜香物质累积更充分。而高海拔的卓干村,昼夜温差达12℃,促使烟碱合成速率降低,成就了“清甜不呛喉”的独特口感。

团街镇烤烟种植连片区。摄/闫欢

在历年的植烟土壤取样工作中,团街烟站以抓好烤烟平衡施肥、科学施肥为导向,认真做好烤烟种植布局、地块规划及小春作物种植安排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小茬口矛盾,为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前期,烟站及合作社协调统一,深入田间地头对问题地块一块一块协调解决,使得2024年团街烟站规模化连片面积较往年更大,有三级示范样板(300亩以上)4片、四级示范样板(200亩以上)5片,移栽和中耕管理标准质量均较往年有所提高。”团街烟站负责人介绍道。

时间褶皱里的耕作密码

“露水未散时栽苗,烟根才肯往下扎。”凌晨5点,高家村烟农段培勇打着手电,将烟苗精准插入孔洞,先用化肥、农家肥进行环状施肥,再用土盖上,最后盖上地膜。此时地温稳定在12℃,膜下湿度达85%,烟苗能最大限度吸收晨露。团街烟站也据此总结出一套“时令种植法”,推广至各“微产区”,成效显著。

机耕进行时。摄/闫欢

每逢中耕管理时期,烈日下的龙海村烟田里,总能看见这样一幅场景:生产技术辅助员陈文松持测茎仪,指挥农户对烟株进行“黄金8厘米”打顶操作。“茎粗0.8厘米时打顶,既能控高又保养分。”此时植株蒸腾作用最强,伤口愈合速度比傍晚快40%,有效减少病害入侵。据不完全统计,及时打顶的烟株,叶片栅栏细胞排列紧密,单叶重量增加1.3克。

从地理基因到产业升级

如今,团街烟站正将地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2025年计划为每个种烟村小组建立“风味档案”,通过土壤改良剂定向补充微量元素。以数据精准调控施肥方案,确保每片烟叶都蕴含独特地域风味。

运昌村委会农桂村小组正在召开户长会。摄/闫欢

针对连片种植难题,团街烟站创新推出“微型气候站+区块链”管理模式。由烤烟种植合作社牵头,每个连片区设置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虫情、病情、墒情、苗情、气候,数据上链确保精准可靠。当系统预警地块温差异常时,自动触发滴灌系统调节微气候,使分散烟田也能达到连片品质标准。

如今,团街镇的烤烟生产早已超越简单的农耕叙事。在这里,地理基因与烟农智慧交织,二十四节气与现代科技共振,最终在北纬25°的云雾中,淬炼出一片烟叶的极致风味。(文/云南省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闫欢 马子钧)


0
上一篇: 云南宾川县: “仙掌柜”的“双色拼盘”
下一篇:雄安国际智能网联(多维融合感知)技术应用大赛决赛启动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