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论坛 >> 浏览文章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4-01-10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乔金亮   加入收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如何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表示,2023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地区农民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也要清醒认识到,受各种因素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不少。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杨炼介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制定工作指南,明确具体规范和要求,中西部22个省(区、市)和东部的辽宁、山东、福建都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并按年度调整防止返贫监测范围,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入户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及时将有返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并逐户逐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截至目前,超过六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消除风险。

下一步,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督促指导各地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发挥大数据智能比对、模型分析、预测预警等作用,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帮扶的有效性。同时,聚焦广大农户住房、饮水、义务教育、产业、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带来的各类风险隐患,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好各类针对性帮扶,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如何持续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杨炼表示,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日子越过越红火,最根本的是要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这也是脱贫群众最关注、最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过渡期以来,我们坚持把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作为重要举措,着力提升脱贫群众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双手勤劳致富。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同比增长16.9%,2022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42元、同比增长14.3%,预计2023年脱贫人口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杨炼说。

接下来,将持续做好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产业方面,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对帮扶产业的分类指导,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促进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发挥效益。健全并落实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使脱贫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就业方面,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一是稳定外出务工规模。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作用,督促东部省份落实帮扶责任,努力把脱贫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督促中西部地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劳务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好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吸纳就业奖补等各项政策。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三是聚焦重点地区。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深入开展帮扶协作专项行动,确保重点地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四是提升技能水平。配合人社部门分类搞好培训,提高脱贫人口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扶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加大乡村工匠和脱贫地区劳务品牌培育,提升带动就业能力。


0
上一篇: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