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妇联里有位男扶贫干部——记黑龙江富裕县民乐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樊玉明

2020-12-01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聂勇、申震   加入收藏

经济网黑龙江讯 自脱贫攻坚战以来,黑龙江省妇联响应国家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组成了一支三人的驻村工作队,来到富裕县绍文乡民乐村。担任队长的樊玉明,这个从农村走出的东北汉子,再次投身农村这片广袤的黑土地。

樊玉明记得第一次来到民乐村时,看见村里满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记忆中的泥土房和一脸漠然的村民们,樊玉明的心收紧了。

“要让民乐村的村民发自内心乐起来,要让民乐村的路畅通起来,要让民乐村与全国新农村一起富起来!”冷静下来的樊玉明觉得,民乐村就是他要深深扎根的另一个家,他要用心焐热这片土地。

村里没有闲置住房,当晚,驻村队员租住到了外出务工的一个老乡家里,这一住,就是一年。那一年,52岁的樊玉明,迎着每一个黎明的曙光跑遍了村里每一户人家,熟悉了每一个村民,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樊”。

“小病不打120,就找樊玉明”

“2018年5月28日,我按照昨晚跟县残联潘主任的约定,今天早上七点钟,开车来到民乐村一屯西头常德珍家,接她去县里检查申报残疾证。我们到达村口时,正赶上等去县城大客车的常德友、去富路客运站的常德才儿媳,拉上他们,正好五个人一车。”——这是樊玉明日记里的一段,也是樊玉明三年多的日常生活中无数次反复的一段。

66岁的村民常德珍与84岁的婆婆生活在一起。单侧骨股头坏死的她,2017年更换了骨股头,家里十分贫困。尽管如此,她一直孝顺婆婆、照顾婆婆,并被村民评为“最美儿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樊玉明敬佩常德珍的孝心,他决心帮助婆媳俩走出困境。他先是帮助她们办理了低保,又根据常德珍的身体状况,决定帮她办一张残疾证。办残疾证需要去县里体检,常德珍腿脚不方便,樊玉明二话不说,背起常德珍就走。体检、填表,楼上楼下,来来回回,50多岁的老樊跑得一脑门子汗。常大姐过意不去,要给老樊车钱,老樊不要,要请老樊吃饭,结果饭钱还是老樊付的。低保证、残疾证办下来,婆媳每月多了160元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即便如此,樊玉明觉得还不够。回哈尔滨探亲期间,樊玉明跟同学讲起常德珍的事,说她急缺一个冰柜,同学立刻委托樊玉明代买一个冰柜送给常德珍,这个冰柜,成了常德珍婆媳家的“大件儿”,婆媳俩再也不用借邻居家的冰柜一角存储食物了。

“我们娘俩身体还不好,生活困难,幸亏老樊来了,照顾我们。非亲非故的把我当亲姐姐看待,只要老樊一来,邻居都喊‘常德珍你兄弟又来啦’,我真是白捡了个好兄弟啊。”常德珍说起这个弟弟笑得合不拢嘴。樊玉明也高兴地说:“我也白捡了个姐啊!”

常德珍的哥哥常德才,身患严重的皮肤病,全身水肿,双腿溃烂,家里住的房子也四面透风。危房改造时,常德才的老伴觉得家里困难重重,无力参与,老樊就多次上门做工作,最后老两口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也许是精神的力量,常德才的水肿在住进新房后居然消了。

常德才的老伴说:“老樊背着老常去县医院看病,他太沉了,背也背不起来,把老樊累得气喘吁吁的。这几年还经常给老常买药,治脑血栓的,擦皮肤的,啥都买。不光我们家,村里吃过老樊给买的药,数都数不过来。”

三年下来,樊玉明帮助村民看病买药22人次,累计花费9000多元。帮村里5人办理了残疾证,每人每月拿到了80元的残疾补助款,帮助村里27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路,村里有句顺口溜:“小病不打120,就找樊玉明”。

老樊的“晋升”路

2019年7月,受绍文乡党委指派,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樊玉明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并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省第一个副处级“一肩挑”。驻村干部“一肩挑”,对于樊玉明而言,不仅是乡里、县里的高度认可,更是民乐村村民实实在在的接纳。

然而,樊玉明刚刚当选时,就进入雨季,民乐村遭遇2013年以来最严重的雨灾。于是坐不住的他,直接冲进雨里,帮助村民排涝,哪个屯堵了就去哪个屯,整整23天,没有一天身上是干的,天命之年的樊玉明为此也落下了风湿的毛病。

樊玉明还充分利用村支书的新身份,多次跑县里协调修路。到2020年,民乐村自然屯主要屯路基本完成硬化和绿化,又安装了路灯,孩子们雨天上学再也不用担心了,村民摸黑上厕所也自此成为历史。有了路灯,樊玉明又自费买了绸带和扇子,村里的广场舞队伍也建起来了。

“岁数大了,走夜路总像脚底有坑似的,这下好了,晚上不仅能出来散散步,还能跟城里人一样,可以跳舞健身了!”村民胡凤琴开心地说道。

村里的党建、村规民约、集体“三资”专项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也都在樊玉明的主持下压实落地。2020年6月1日,驻村三年整,樊玉明又有了新身份: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虽然民乐村已经整体脱贫,但离富裕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樊玉明想到了以奖代补。他跑到齐齐哈尔市农科院,用赤诚和信誉打动了院领导,赊回了20万元的鸡雏和鹅雏。全村家家户户都分到了鹅雏、鸡雏,贫困户还可以得到500元的以奖代补补贴款。

接续奋斗新征程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樊玉明说,“驻村干部虽然是‘飞鸽’牌的干部,但要干‘永久’牌的事儿。”既有国家政策,又有妇联这个娘家,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三年来,经过多名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努力,民乐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伏发电、大马力农机、水稻种植、庭院养殖、小园经济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富硒鸭稻有机米示范田、“旱改水”无公害水稻示范田、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陆续建成;新硬化道路、亮化路灯、自来水井房、文化活动广场、妇女儿童之家、爱心超市投入使用;贫困学生、贫困妇女、受灾家庭、70岁以上老人穿上了新衣、盖上了新被,吃上了暖心的月饼,喝上了健康的奶粉;庭院经济、小园种植补贴收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无一返贫,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在樊玉明的传帮带下,31岁的李长超、32岁的衣汉超这两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迅速成长,他们将接过樊玉明的担子,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文、图/聂勇 申震)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黑龙江甘南县欢喜村“花田旅游”助力精准扶贫
下一篇:黑龙江富裕县王敏:让富民村真正富起来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