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老石!快出来,给你送东西来啦!”
“哎呀,你这咋还弄得人不好意思了!”
早春二月,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高举村脱贫户吴昌富一大早来到村委会,将一面写有“倾情帮扶展风采,心系乡村促振兴”的锦旗,送到驻村第一书记石金勇的手上,这一天,距离石金勇开展驻村工作已经整整7年了。
7年,2550多个日夜,45岁的石金勇从最初村民眼里的“城里人”到如今口中亲切的“老石”,付出的除了时间,更多的是全心全意为帮扶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的力量。
走,到脱贫攻坚一线去!
2016年2月底,正在给女儿办理入学报名的石金勇接到一条让他很“忐忑”的通知。
“虽说报名的时候我信心满满,但是真要去惠坪村报道了,这心里可是‘打起鼓’。第一书记具体要咋干?扶贫咋样能有效果?都是新挑战。说来也不怕别人笑话,那时候在组织谈话到交接工作期间,我仔细把电影《焦裕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大学生村官》看了好几遍,想着找找自己工作的方向。但是我回头又想,咱这上面有组织支持,还有那么多可以学习的例子,放手干就对了!” 干了20多年的技术员,石金勇再次挑战自我。
就这样,带着“忐忑”心情和所做的“功课”,石金勇踏上了自己的驻村第一书记之路。
让脱贫的小康路亮起来!
“想法容易,实施起来可不容易,平日里看别人驻村帮扶都觉得只要踏实和付出,肯定能干好。没想到,刚一去,遇到的都是千头万绪要解决的问题。”回想自己一开始的工作,石金勇感慨地说。
谭坝镇惠坪村是石金勇驻村帮扶的第一站,说起到达的第一天,他仍然印象深刻。
整修中的泥土路
“那天早上9点,我坐上到镇里的大巴车,下了车到惠坪村,步行走了17公里的崎岖盘山土路,经过2个多小时才走到村上。越走我心里越难受。人不是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就当时那条泥土路,老乡们咋能富起来!一定要先把路给老乡们修起来!”石金勇回忆到。
到了村子,石金勇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246户村民,了解到惠坪村连接河西镇,附近村民要到集镇上需走40多公里的“弓背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都是常事,遇到连阴雨的时候,根本就走不出去,村里人都希望能修一条好走的路。
但修路的投入对于这个穷山村而言谈何容易!石金勇白天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晚上收集整理资料,看着案头的调研手稿越堆越高,他苦苦思考、夜不能寐。
“既然想不出,不如先画出来!”石金勇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由教室改建的宿舍墙上画了一幅“粉笔画”,画中村域、农舍、水源、道路一目了然。在这幅“粉笔画”上,实线是已经修好的水泥路,虚线则是泥土路,修成后,惠坪村到安康城区的路程将由65公里缩短为25公里。
修好后的水泥路
当汉滨区委主要领导到村上调研时看到石金勇的这幅“修路图”并听完他讲解后,现场协调各部门一定要修通这条路。5个月后,惠坪村的泥巴路改头换面成了水泥路,进出村的道路终于通了,村里开始出现了小汽车的身影。
同时,经过石金勇积极协调申请帮扶资金,惠坪村各个岔路口也安装了路灯,老石心中那条精准扶贫的小康路也终于亮起来。
路通,灯亮,石金勇帮助惠坪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经过对惠坪村资源、产业发展、村民就业等调研,他制定详细的扶贫项目工作计划,带领大家种烤烟、搞养殖。2017年,仅烤烟产业就达800余亩,户均增收2800元,62户贫困户当年就摘掉贫困帽子,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精神面貌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新气象。回忆起在惠坪村扶贫的日子,石金勇说:“在惠坪村的日子,为我接下来的驻村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用产业带动村民富起来!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巩固衔接工作拉开序幕。根据中央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要求,在谭坝镇惠坪村及官子沟村连续驻村近5个年头的石金勇又主动请缨,要求到早阳镇高举村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石金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向历届村书记、村上老人和村民代表请教,详细了解高举村的产业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专门用两个月时间遍访了高举村423户村户,自制了一个“帮扶档案”。
石金勇记录制作“帮扶档案”
组织零星种植烤烟户扩大面积发展烤烟,要接地气地讲政策、谈发展,重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需要,逢年过节给大家送慰问物资……翻开这本圈圈点点、密密麻麻的“帮扶工作计划书”,石金勇在高举村所做的利村利民的一桩桩实事展现在眼前。
“2020年我想在原有土地旁扩大面积再大干一番,可我自己土地有限,街坊邻居也不愿意把荒着的地流转给我,一气之下我就不想再种烟了。石书记听说后,一边拉着村干部跟街坊邻居挨家挨户讲政策、谈发展,带着村集体合作社工作人员上门现场签订流转合同,一边极力劝说我留在家乡,最终在他的帮助下,我当年种植烤烟30亩,烤烟种植收入9万多元。可以说没他的坚持,就没有我今天的好生活。” 高举村脱贫户吴昌富说。
“村里群众关心的杂事琐事烦心事很多都是小事,但这些小事要是不下‘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功夫,很难彻底解决,靠的就是耐心和毅力。”石金勇说。正是他这份发自内心的关怀,温暖了每一个高举村民的心。
高举村的大棚蔬菜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这也是石金勇在高举村着力最多的工作。
发展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高举村多年来一直走的是“高山兴烟芋、浅山兴果蔬、科学环保兴畜禽”的发展路子。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石金勇率先联合地域相邻的几个村成立产业联盟,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抢抓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机遇,引进一家经营主体——安康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亩,建成设施蔬菜大棚52个,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10多种蔬菜,年均实现村民增收350余万元。同时让全村稳定烤烟种植规模300余亩,烟农户均增收10万元左右,烤烟产业带动劳务收入10多万元 。
在石金勇的带领下,高举村推动多元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拓展多元化经营渠道,以多种形式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保障群众就业增收,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看着乡亲们绽开的笑脸,石金勇干劲十足:“高举村本来就有不错的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乡村,吸引人才回流;同时也加大‘引’的力度,想方设法汇聚多方人才和力量,高举村的光景一定一天比一天好!”
石金勇只是安康烟草人在脱贫攻坚一线默默奉献的缩影,还有更多更多“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牢记为民初心,坚守使命担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正如陕西安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刘海轮在市局(公司)在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的,“服务地方、回报社会,是安康烟草在新时代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我们将持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心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田园 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