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文化 >> 浏览文章

坚持“引育留”并重 写优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3-11-23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近年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不断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导向和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本底”,把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摆在重要地位,坚持“引育留”并重,下足功夫,为书写讷河市乡村振兴锦绣文章贡献人才智慧。

广开门路“引”,树立“人才为本”理念。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继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引擎”,讷河市紧扣产业项目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扩充全市人才队伍,广开门路做好乡村聚才引才工作。一是立足县域实际,汇聚八方英才来讷。强化编制引才支撑,聚焦农业、教育等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部门,摸清人才需求,加大招引力度,近三年,讷河市通过公务员、选调生、“名校优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等服务乡村一线类人才招聘计划引进700余人,积极引导农业、医疗、教育等乡村急需专业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乡村动力活力。二是柔性引进“头雁”人才团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讷河市现签有讷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傲雪“头雁”团队工作站子站、讷河市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连州“头雁”团队工作站子站、讷河市讷谟尔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李文华“头雁”团队工作站子站等6个“头雁”团队工作站,进一步盘活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储备高素质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农业发展。三是利用村级资源,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讷河市结合实际出台《讷河市利用村级资源吸引人才创业方案》,为人才、项目、资源和技术回流谋划布局,打好“返乡人才牌”,吸引谭晓旭、徐宏岩等大量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到建设家乡的创业浪潮中,引“飞雁”变“归雁”。四是积极承接齐齐哈尔市“百名硕博鹤城行”活动,推进“万千学子回鹤城”走深走实,承接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暑期实践团,定期开展下乡走访、集中参观等活动,协助谋划产业发展。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讷籍学子返乡实践锻炼,引领青年学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设立齐齐哈尔在外大学生联合会讷河分会,加强大学生与家乡连接的的纽带,引导讷河籍人才回流家乡。

多措并举“育”,构建“产才融合”体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构成复杂,只有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才能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破切需要,讷河市始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努力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推动优质干部资源向乡村一线聚集,为挂职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身的平台。鼓励年轻干部、青年人才到乡村基层岗位锻炼,加强对8名“助力乡村振兴千人行动”挂职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定期跟踪了解挂职干部日常工作情况,按季度收取挂职干部工作纪实,确保挂职干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和不断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为讷河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凝聚强大力量。二是促进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讷河市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依托职教中心学校,建立由产业学院为整合平台的“政校企”三轨培养新模式,深入交流探讨推进中高职协同培养和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签订了《院市联合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协议》,共同推动乡村经济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培训从“条块分割”走向“优势聚合”,为讷河市乡村振兴赋能增势。三是深度开展政校企合作,促成本地企业与东北农业大学、龙科种业集团合作深度合作,实施科技“科技小院”培养服务模式,建成省级新品种试验基地2个,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基地1个,省级评审大豆新品种3个。诚邀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电商专家走进老莱镇继光村进行实地指导,并与签署校村合作协议,校村共建创“小园干菜”品牌,并培训村民拍摄宣传视频,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载体,进行精准推广。四是依托讷河市乡村振兴学院,对村两委干部开展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年初至今共计培养207人,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发挥带头作用。开设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大专班,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村实用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设置党性教育、创新创业、农业管理、农业生产技术、互联网+农业等课程,助推21名乡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全心全意“留”,营造“暖心留人”环境。做好乡村人才工作,既要坚持“引得来”、“育得出”,还要“留得住”,讷河市始终将人才需求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乡村人才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让乡村人才和返乡创业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政治上有荣誉、生活上有优待。一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在住房保障、精神文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成立人才服务战略联盟,择选21家优质商家加入联盟,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为人才提供专享优惠约5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人才公寓设施,规范人才公寓管理条例,为近60位服务乡村的人才提供周转房。开启“团购房”活动,选定文博小区、学子嘉园三期和逸达壹号院,为人才每平方米减免200-500元的购房优惠,累计为12位服务乡村的人才共计享受购房补贴约26.3万元。二是加大宣传报道,努力打造重视乡村人才、关爱乡村人才、激励乡村人才的良好环境。表彰挖掘全市创业创新人典型案例,表彰先进工作集体一个、先进个人1名,本年度有43人被认定为全省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增强乡村人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乡村人才“破土飘香”。大力选树优秀人才典型,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人才惠农促振兴——乡村实用人才风采系列”和“返乡创业人才”专栏,树立了众多返乡创业典型人物,如宋长巍、周雪松等一众返乡人才,在餐饮业、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多个行业做出了贡献,最大限度地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三是引导专家人才向乡村一线集结,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通过推动“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专家人才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开办“田间课堂”、点对点帮扶、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题,激发人才以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积极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开展“名医进万家”工作,通过“名医赶大集”“走村入户”等方式,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医疗保障。四是坚持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强化担当、干事创业,目前讷河市共有5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班子、7人进入事业编制、9人享受事业编制待遇、7名提高待遇标准,激发了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讷河市将坚持以聚焦乡村人才振兴目标,强化人才“引育留”全链条,不断推动政策倾斜、保障下沉,促进人才回流,培育人才成材,加速人才落地生根,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引导乡村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讷河市委组织部  张家宁)


0
上一篇: “村碗”盛满这片土地的故事与情感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