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文化 >> 浏览文章

让非遗资源真正惠及梯田百姓

2024-03-08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 张萌   加入收藏

2010年,“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一项项荣誉充分证明了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不仅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多元性的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以“保护哈尼梯田非遗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深化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目前,虽然哈尼梯田保护区整体保护利用良好,原住民获得了保护哈尼梯田遗产的实惠,保护梯田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不断强化。但也存在民族语言失传、民族节庆简化、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深挖非遗活态价值,通过培育一批国家级非遗乡村振兴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非遗精品项目研发,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鼓励非遗产品与休闲旅游、消费、文化创意、信息网络等产业深度融合,让非遗走向世界,让非遗资源真正惠及梯田百姓。


0
上一篇: 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作用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