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有一位备受傣族群众尊敬的“贺露”——蔡荣礼。“贺露”是云南省德宏州一带傣族民间文化教导、传承代表人物,是当地各类民俗礼仪仪式的主持者,也是宗教场所管理人员。
蔡荣礼今年63岁,对自己本民族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三十多年来,他在繁忙的农作之余,系统地学习傣族经文以及傣族的节庆礼俗。蔡荣礼不辞辛劳地走访傣族群众聚居区,查阅大量傣族文献,刻苦钻研,终成德宏地区傣族文化的非遗传承人,并获得省级认证。
在蔡荣礼老宅的厅堂里,挂满了一块块荣誉奖牌,闪耀着他对民族文化的执着与坚守。
据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派驻梁河县芒东镇翁冷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云川介绍,驻村队在开展帮扶中,由于文化和思维习惯差异,一些政策不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更不要说执行了。于是,他们拜访在当地极具影响力的“贺露”并在其帮助下,终于将这些对于傣族群众来说较为“抽象”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傣味”,让大家便于“消化”。
蔡荣礼(右)向工作队队员展示他整理的傣文经书。摄/张钰婕
“‘贺露’在傣族习俗活动中起着领头作用,蔡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帮助我们用傣语将帮扶政策翻译了一遍,再生动地宣传给老百姓,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王云川说。
蔡荣礼表示,很多政策其实在价值观上跟傣族群众是相通的,只是在表达角度上有差异。比如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随意砍伐树木是违法的,但傣族群众世代伐木作建房和柴薪之用,对砍树违法之说就很不理解。通过他的讲解,就让群众乐于接受。“我们傣族古老传统中,以林中大树作为村寨的保护树,称为‘竜树’。‘竜树’周围的森林被视为‘竜林’,‘竜林’覆盖的山坡被叫作‘竜山’。我们的习俗是禁止砍伐‘竜林’、‘竜山’树木及一切植物的。”蔡荣礼说。
蔡荣礼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帮扶政策、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知识精心翻译成傣文宣传手册,通过在傣族婚丧、建造、开业等礼俗文化活动上吟诵或宣读,这些政策法规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大家的心里。
为了维护和宣传珍贵的傣族民间文化,多年来,蔡荣礼自掏腰包编写傣文相关书籍,一笔一划抄写和整理破损经书达100余册。近年,蔡荣礼把这些凝聚着他心血的书籍和经书,免费对外宣传展示。他说:“很多人都不懂我们的民族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带头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
蔡荣礼对傣族文化的热爱,已然转化为一种深厚的情怀。他不但自己潜心学习,还带着儿女一起钻研。渐渐地,村里的男女老少也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慕名而来,跟着蔡荣礼一起学习傣族礼俗。每个农闲时刻,他家都变成了大家聚会、学习的欢乐之地。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贺露”茁壮成长。
今年6月8日是梁河县文化遗产宣传日,蔡荣礼在梁河县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办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给芒东民族中学250余名师生讲述了傣族浇花节来历故事及相关习俗,让学生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非遗传承人蔡荣礼的荣誉奖牌。摄/张钰婕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派驻梁河县驻村工作队看到民间文化能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除了和资深“贺露”蔡荣礼开展合作,又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和潜力,挨家挨户走访,努力挖掘村内的“能人”。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能人”的带头作用,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保护和传承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蔡荣礼和驻村工作队携手前行,让“非遗”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烟草专卖局 张钰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