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县城所在地45.5公里的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安乐乡安益村,,曾经严重缺水影响着全村534户1997人,村民们靠着葫芦背水、水沟引水等原始方式取水,生产、生活都极其艰难,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大多无奈离乡务工谋求生计。直到2021年,政府及烟草部门乡村振兴驻村服务队来到这里,带领村民引来一池“活水”,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从葫芦背水到家家通水
“葫芦背水”是年长一些的安益村村民最深刻的记忆。早年间,孩子早上去上学要带上几个葫芦,放学的时候到麦地箐装满水用玉米芯塞紧后背着走几公里的路回家煮饭,有时候一天来回要三四趟。那个时候,全村家家户户都是人背马托的取水。“后来村里挖了一条土沟引水,但雨季经常被冲断,夏季又会被晒裂,真是什么方式都试过了还是无济于事,基本都是两三天全村人又要出动修沟取水。”安益村委会副书记王绍宏回忆说。
因此,以前村民们种庄稼基本都是等老天下雨,大家想多养几个家禽都不敢。2021年以前,安益村委会每周最大的事情就是为水而奔波。
直到乡村振兴驻村服务队来到安益村,一切有了明显的变化。
服务队刚到村里就了解到多年来长期困扰村民的缺水问题,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后,每天步行到大黑山水源头测量沟距,制定详细的取水方案,然后向上级申请水管网改造项目。
很快项目获得批准,烟草部门也捐赠了3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历经5个月时间,麦地箐坝新建生产用水管网架设工程项目2021年11月顺利竣工,供水管网全长约1100米,有效解决了原有麦地箐坝渡水沟渗漏问题,每年可增加蓄水4万立方米。
2022年,驻村服务队协助村委会积极对接建设208万元的抽水站项目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河底的水引到村委会最高处,扩大全村生产用水覆盖面。用水难题逐步破解,不仅实现了家家通水管、户户有水喝、亩亩有水灌,结束了葫芦背水、水沟引水的艰辛日子。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发展
用水问题的解决,为安益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驻村服务队的帮扶及村“两委”的带领下,安益村因地制宜,发展了烤烟、玉米、工业辣椒、特色萝卜等多元产业,让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截至2023年底,安益村农户山玉荣养殖黄牛达40多头;种地面积达100多亩,一半种植玉米、一半种植烤烟,隔年轮作,一年下来全家总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现在我可以多养几头牛,多种点庄稼,这种日子,搁在以前是敢都不敢想呀。”山玉荣感叹道。
山玉荣正在牛棚喂养牛群。摄/孔应秀
村民毕和龙说:“以前么再怎么苦也没什么收成,全家一年收入就七、八千元,现在我跟着服务队们学会了种烟,每年都能进账四、五万元。”
安益村委会王绍宏副书记介绍说:“这两年,我们村玉米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工业辣椒300多亩,特色萝卜200多亩。以前撂荒土地又重新盘活了。”
从劳动力外流到人才争相返乡
2023年,常年外出打工的安益村村民王德朝也回乡学着种植工业辣椒。“2024年我也要和服务队学习种植烤烟,现在的家乡真好,有水,只要不怕苦,总会有收获,在自家门口创业总比在外漂流打工强多了。”王德朝说。
常年在山玉荣牛棚劳作的李绍怀也深有感触:“我今年都快58岁了,像我这样的老人外出打工都没人要了。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一天也能苦100多块呢,加上家里种点玉米、小麦,养几个猪、鸡,一年苦个二、三万也不成问题。”
一池“活水”不仅盘活了土地,还壮大了养殖,实现了村民在自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梦想。三年来,安益村发展肉牛养殖有20多户,养猪35户,养殖黑山羊6户,年用工量达1100余人次,每人月务工收入1500元,每年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创收165万余元,村民家庭收入大大增加,2021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人,2023年人均收入高达10000多元/人。像王德朝这样返乡创业的青壮劳动力越来越多,村里的氛围也越来越有激情和活力。
随着安益村乡村振兴稳步迈进,产业发展的思路也越来越明确。“下一步,村委会计划整合土地,在化石村小组周边规模化种植特色果蔬,打造特色果园、菜园,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益做客,力争使一池“活水”浇灌出的幸福之花越开越多、越开越艳!”安益村委会副书记王绍宏说。(文/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孔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