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国 际 >> 独家 >> 浏览文章

代价太大,成果太少

2020-07-07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记者 寇佳丽   加入收藏

    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加深日本经济衰退,日本政府选择继续加码财政刺激政策。5月下旬,日本政府在临时内阁会议上敲定了2020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6月12日,该补充预算案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正式成立。一般会计支出总额为31.9114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11万亿元,1美元约合107.71日元),创补充预算之最。

    尽管如此,日本失业率仍在攀升,就业岗位也在减少,政府维持整体经济评估处于“极为严峻状态”不变。就此,安倍晋三内阁支持率降低至7年以来最低值,而有关“安倍经济学”的讨论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2012年年底,安倍晋三上台,随后开始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按照时间与内容,安倍经济学又分为“三支箭”与“新三支箭”。
“三支箭”中,第一支箭是以量化宽松为主的金融政策。

    2013年1月22日,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该国中央银行)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以求摆脱通货紧缩。此外,从2014年开始,日本央行将无限期地购买资产,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第二支箭是以扩大公共支出为主的财政政策。

    2013年1月29日,在临时内阁决议上,安倍政府确定了日本2013财年的政府预算案,总额高达92.6万亿日元。在当时,这一预算被称为“历史最大规模”。在减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此次预算案增加了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第三支箭是以振兴民间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政策。

    2013年6月份,安倍晋三公开强调,要在3年内完成民间投资由当时的63万亿日元增加到70万亿日元的目标,同时要在10年内将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至少增加150万日元。

    2015年9月份,安倍经济学进入第二阶段,正式发出“新三支箭”,即发展经济(202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至600万亿日元)、改善社会保障、支持儿童培育(比如平均生育率提高到1.8)等。

    对安倍政府而言,前述政策最理想的效果是,日元合理贬值,带动该国出口反弹;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上涨,居民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加大消费支出;消费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在出口、消费和投资的共同利好下,日本股市上涨,带动资产价格上升,从而使日本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遗憾的是,安倍政府未能如愿。

    “疫情出现以前,安倍经济学还是有一些成果的,比如物价稍微有所上升、失业率下降了一点、居民收入多了一点,但实际上幅度都不是很大。尤其是当我们拿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比较时,就会发现所谓的成果微不足道,或者说远远不够。疫情之后,经济增长目标泡汤了,失业率也上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认为,2020年,日本经济或实际衰退5.2%;且日本官方公布数据显示,其5月份失业率为2.9%。各方面都不是很好。”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季风这样评价。

    6月底,日本总务省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日本完全失业率(季节调整值)为2.9%,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急速恶化;完全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33万,达198万人。

    张季风强调:“即便疫情之前,日本失业率低一些,也不完全是安倍经济学的功劳。日本失业率存在一个问题,即很多时候,并非正规就业人数上升了,而是非正规就业的人多起来了,比如临时工。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临时工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0%左右,现在呢,40%。等于说,原来应该由两个人承担的职位,现在有三四个人在做,所以社会工资总额并没上升,消费也就不会上升,投资、生产也无法获得新动力。”

    有分析认为,疫情“打败”安倍经济学或令其“入冬”。对此,张季风回应道:“安倍经济学没有产生那么大效果以至于疫情需要打败它,如果一定要给出评价,疫情只是让安倍经济学雪上加霜。原本,安倍经济学就没有取得多大成就,而疫情前日本经济的好转迹象是否全部由安倍经济学带来,还需要探讨。”
0
上一篇: “阿联酋-中国文化周”活动启动
下一篇: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天经地义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