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浏览文章

共同富裕

2022-11-04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路径

文/贾若祥  王继源


贾若祥

■贾若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曾参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等重大规划起草或前期战略研究。2007年-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派赴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2015年-2016年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第16批博士服务团赴吉林省珲春市挂任副市长。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富强、人民富有、社会富庶、精神富足的有机统一,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第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维度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共同富裕中的“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旨在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综合优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当前发展不充分问题,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共同富裕中的“共同”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旨在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消除两极分化,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共同富裕实现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有机组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创新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第三,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维度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这五个特征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都与共同富裕直接相关。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仅仅实现物质生活富裕,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四,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维度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是化解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内在要求。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维度理解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共同富裕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社会主义可以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多的公平正义,这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也与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从而把共同富裕与西方的福利主义制度和民粹主义彻底区别开来。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相契合,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共同富裕的主要特征


中国的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都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勤劳致富共享富裕果实,是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逐步富裕,必须准确把握主要特征,做好“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实现物质富裕富足,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自信自强,其内容上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呼应,与高品质生活相契合。推进共同富裕,人民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收入和财富积累,为实现高品质的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共同富裕是全体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基础。要瞄准共同富裕的关键短板和主要弱项,重点向低收入群体和落后地区倾斜,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通过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公平正义。完善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合作帮扶机制,坚持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化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完善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等特殊类型地区精准支持政策,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携手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通过勤劳智慧来实现,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没有发展,则没有“富裕”,更难以“共同”。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没有共享,则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割裂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间的有机联系,反过来制约更好的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发展环境。

共同富裕是逐步富裕。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积极有为,又不能脱离实际,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实现共同富裕,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使共同富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瞄准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主攻方向,构建优质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防止两极分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着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要实现富民,前提和基础就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还需进一步改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有效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

二是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针对我国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相关问题,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通过提低、扩中、限高,推动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促进财富分配格局优化,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

三是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不同区域板块探索因地制宜的共同富裕道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充分释放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四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富裕农民为根本、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基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融合、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在城乡一体的财政、土地、人才等政策方面更多地向农村倾斜,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早日实现广大农民与城镇居民同步共同富裕。

五是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高品质生活之源,公共服务关乎民生,民生连接民心,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是守住民心、赢得民心的重大举措。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六是着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实现物质富裕富足,也要实现精神自信自强,要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王继源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本文系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现代化的城乡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2ZDA055)”阶段性成果。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刊学习时间
下一篇:制造业数字化系列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