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片南亚热带的瑰宝之地,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鸟类种群而闻名遐迩。每年3月20日至26日,是广西的“爱鸟周”。正值春季候鸟北迁的关键时期,3月25日,一场以“呵护天空精灵,共筑绿色好家园”为主题的盛事——广西第44届“爱鸟周”启动仪式暨2025年涠洲岛海岛观鸟节,在风景如画的涠洲岛隆重举行。
图为参赛队员观鸟
当日上午,阳光明媚,海风轻拂,涠洲岛海洋运动公园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了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爱鸟人士、环保志愿者及中小学生的热情参与。启动仪式上,自治区林业局总工程师施福军首先发言,他详细介绍了广西在候鸟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了鸟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晴雨表”的重要地位,以及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性。
紧接着,北海市林业局副局长周国福、涠洲岛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实也相继致辞。随后,中小学生代表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宣读了爱鸟护鸟倡议书,他们的纯真与热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启动仪式之后,活动接踵而至。科普讲座上,专家学者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鸟类的生态习性、迁徙规律及保护现状,让参与者们受益匪浅。在种植友谊树的环节中,大家亲手栽下了一棵棵希望之树,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为地球家园增添一抹绿色。
中午12时,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持续24小时的观鸟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区内外的12支观鸟队伍,分为ABC三个区域,展开了激烈的观鸟比拼。他们或手持望远镜,或架起长焦镜头,仔细搜寻着每一个角落,生怕错过任何一只美丽的羽翼。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角逐,共观察记录到了110个鸟种,更令人兴奋的是,还发现了涠洲岛的新记录鸟种——小灰山椒鸟。
图为小灰山椒鸟
在谈及广西鸟类保护的成就时,施福军总工程师表示,广西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鸟种数量位列全国第三,这得益于广西林业部门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发布《广西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期、禁用猎捕工具和方法的通告》,到连续多年开展候鸟监测、越冬水鸟调查监测等工作,再到加强候鸟迁徙区域风电(光伏)项目的管理,以及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广西在鸟类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广西共记录有分布的鸟类757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50%,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海南鳽、勺嘴鹬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鸟类。每年从广西上空飞过的候鸟超过380种,拥有4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2020年以来更是新增了25种鸟类新记录。这些数字背后,是广西林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如今的广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走廊”和“候鸟天堂”。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未来,广西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让这片蓝天下的生命乐章更加悠扬动听。
(文、图/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信息中心 李建平、李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