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云南个旧:田间植保“绿色”打底

2025-07-1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盛夏时节,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大咪勒村,无人植保机嗡鸣着掠过连片翠绿的烟田。田埂上,李成明熟练的操控着无人机作业。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摄/张欣怡

李成明今年44岁,是一名烤烟种植能手。2024年初,他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技术培训,掌握了植保无人机操控技能,种烤烟的同时兼职成为了一名植保无人机飞手。

去年,个旧市普惠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申请了烟草农机补贴,购买了无人植保机,李成明凭借无人机技术飞手的资质加入了合作社的无人机植保队,为烟农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

“以前背着十几公斤重的喷雾器施肥打药,一天下来肩膀都肿了。现在有无人植保机,用遥控器指挥飞机在天上施肥打药,烟草部门每亩还补贴10元,又快又轻松。”李成明说。

“夜蛾类害虫危害大,它们啃食玉米、蔬菜和烤烟等作物的叶片,3龄以上的大虫喷药杀不死,只能靠人工捕杀,防治成本高。”个旧市普惠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孔建江介绍说。

孔建江在田间释放叉角厉蝽防治夜蛾类害虫。摄/孙梦辉

如今,病虫害绿色防控已经走进了田间地头。性诱剂诱捕器已于5月初在烟田周围“上岗”,根据斜纹夜蛾、棉铃虫等不同时期交配的特点更换诱芯,精准降低虫口基数。

眼下,一枚枚经人工扩繁培养的夜蛾黑卵蜂卵卡静静的系在烟株下部叶片上。这些微小的“刺客”孵化后破卵而出,羽化成蜂后,自行寻找寄主将蜂卵产在夜蛾类害虫的卵中,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同时,配合在烟株下部释放叉角厉蝽,对虫卵期未能杀灭的漏网之虫展开地毯式“猎杀”。叉角厉蝽属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活动范围广、食量大的特点。烟草部门人工扩繁养殖后装入纸杯中,方便运输和释放,叉角厉蝽通过刺吸式口器捕食,可有效制服3龄以上的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等十余种顽固害虫。

“今年我家种了20亩烤烟、10亩生姜和20亩玉米。以前,这样的种植规模每年的害虫防治成本都得2000元以上,今年我只开支了600元的人工费。”李成明介绍说。

绿色防控的智慧不止于防治夜蛾类害虫。近年来,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在全市辖区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十余年来,年均释放蚜茧蜂约500万头,覆盖农田面积4万亩以上,仅成本一项,每亩可节约20元。

夜蛾黑卵蜂防治害虫。摄/孙梦辉

不仅如此,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指导下还积极推广诱虫色板、释放捕食螨、开展生物源芽孢杆菌统防及无人机飞防等技术,形成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结合物理诱控、科学用药等高效协同的立体防控体系,精准施策减虫降害,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农业生态保护多赢。(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孙梦辉)


0
上一篇: 从扫码到全链追溯 供应链管理的智慧重塑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