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文 化 >> 文旅 >> 浏览文章

文化记忆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2020-04-25 来源:杭州城研中心 吴清月   加入收藏
  乡村文化记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DNA”,进行古村落文化记忆与乡村振兴研究,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2013 年,中央城镇化会议强调,要居民可以记住乡愁,而乡愁的重要情感源头是乡土记忆。2017年,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作出战略安排,重振农村传统文明、乡土文化,寻回承载着中国人精神家园的“记忆中的故园”,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国内外乡村文化记忆开发保护案例

    乡村文化记忆起源于欧洲,最早追溯到斯堪的那维亚建立的第一个民俗博物馆和1873年在斯德哥尔摩的Nordic博物馆。此后更是开发出多种遗产旅游产品,如乡村节庆活动、乡村文化旅游、乡村生态博物馆等。
    欧盟在《农村发展政策(2007-2013)》就出台了一项欠发达地区援助方案,增强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文化记忆保护。这种对村庄文化精神的重视和传承,极大地促进了民众对村庄或家乡传统生活方式的坚持,使农村居民产生强烈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在文化精神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1)法国布列塔尼文化发展区
    法国自1995年起,设立各类文化发展区,如布列塔尼文化发展区。该区特产为栗子,每年秋季金栗节活动涵盖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器乐、舞蹈、民歌、民间故事、手工艺、美食等。该节日已经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重要节日,并吸引到其他大洲音乐家和参观者。传统节庆活动促进传统区域中心恢复昔日繁华,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一大亮点,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应。且该区申请到欧盟资助,建立乡村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发动所在地区村民参与,对生活区域内司空见惯的老古董、老物件进行整理说明。并制作成精美的文化记忆手册,分发给游客和村民。此举激发了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自豪感,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最好的导游手册。
(2)加拿大“壁画之城”小镇
    彻梅纳斯是加拿大“壁画之城”,是“以创意拯救了一个小镇”的绝佳典范。
    该小镇起初如大部分乡村地区一般逐渐衰败。其后新上任市长与该镇的壁画创始人结合小镇壁画手工艺,以展现“小镇的历史和现状”为主题,启动壁画项目,将本镇老照片作为壁画参照的摹本。这些大银幕式的壁画描绘这座历史小镇的伐木历史和风土人情,丰富多彩的文化记忆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
    此后,旅游业开始成为彻梅纳斯的支柱产业,“彻梅纳斯嘉年华会”成为小镇夏天最盛大的活动,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到访的游客达到40-50万人。
(3)日本造村运动
    日本发起造村运动,提倡“生活工艺运动”,如三岛町开展的“三岛町生活工艺品展览”,并成立了生活工艺研究所,出版并向全国发行《造村运动生活工艺讯息》,并修建了三岛町生活工艺馆,推广生活工艺的制作与创作,使人们在生活工艺制作中找到精神支柱。
    在国内,乡村文化记忆也逐步受到重视,并逐步发挥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中的 。
    陕西袁家村作为贫困村,大力发展关中民俗文化,再现关中建筑风格和传统制作工艺。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的17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了近12倍。2017年袁家村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且有效促进了青年人口的回流。
山东荣成西火塘寨2014年兴建乡村记忆馆。本村居民、外村居民纷纷捐出花棉被、针线盒、水缸、水瓢、渔网、粮票、地契、旧家具等多达2000多件展品。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岜沙苗寨拍摄传统村落微电影《树图腾》。当地人的文化记忆是在婴儿出生后即种下一棵树,人死后砍伐该树做棺材,同时在墓前再种下一棵生命树,该树即被视为是人世间生命以树的形式在苗寨里的循环和轮回。
    温州乐清七里港马道头村将快要失传的“慎江号子”重新进行加工、编排,由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演出队伍。下街村将民间非遗的“芙蓉板凳龙”发扬传承,每年正月初八“出龙",十八“安龙”,逢吉庆开展巡游活动。
    江西婺源非遗淘宝村将当地的特色非遗如砚雕技艺等推向网络平台交易拍卖,并进行产品和设计众筹以及村落电商展商互利合作的模式创新、移动支付等多领域合作。
    浙江磐安召集会讲“大话”的老人和县里的“土作家”,以民间故事会的方式,编辑出版了以本村历代流传的“大话”为主的民间故事集——《状元故里的传说》。
 
乡村文化记忆遭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1)重建文化记忆的价值基础
    政府要继续创新,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农村文化品牌,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村民群体参与进来,村民参与式的文化记忆建构与传播行动可在唤醒文化自觉过程中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改善活化乡村历史古建筑
    针对乡村古建筑闲置问题,政府要联合各类社团、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改造、再盈利。活化各类古建筑为民俗生态博物馆、展览馆,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同时依托乡村文化博物馆开展文化传承和传播活动。
(3)赋权于老年人等关键群体
    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应强赋权于村民,尤其是文化记忆最深厚的老年人群体,大力发挥老年人的志愿作用,聘用其作为草根乡村记忆记录员、展览馆讲解员等。
(4)结合文化遗产与休闲旅游
    开发休闲旅游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聚拢资金,反推乡村文化记忆的开发。合理引导农民开展和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之外的文化产业活动,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区,把握合理尺度的商业化发展,在满足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同时确保乡村遗产的本真性。
(5)拓宽宣传思路打造记忆工程
    拓宽宣传媒介、思路,利用影视、网络公众产平台、数字媒体APP等为载体,进行宣传媒介思路的更新换代。通过住建部2015年启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项目,以及各类乡村建设APP,如腾讯公益开发的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为村”。通过乡村记忆工程数字化,从而推进乡村文化记忆的更有效、更快速的保护。

 


【作者简介】吴清月,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博士。本文为浙江大学“休闲与乡村振兴”专项课题《文化记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成果。
0
上一篇: 乡村旅游,要土味更要品位
下一篇:理性看待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