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从“力气活”到“科技活”:一位山区配送员的“绿色里程”

2025-07-1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在云南姚安县的盘山公路上,一辆新能源物流车正匀速行驶。39岁的徐建锦握着方向盘,习惯性按下行车记录仪按钮。远处层叠的梯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位配送员停下车掏出手机定格了眼前的风景——这是他工作五年来养成的特殊“日记”。

2022年,当徐建锦走进楚雄州烟草公司物流分公司的物流仓库时,传送带的嗡鸣声让他恍如隔世。过去在传统仓库的日子,他每天要搬运大批的箱子。“那时候凌晨三点摸黑装车,靠的全是体力活。”如今机械臂以每秒三件货品的速度精准投放,全州订单响应时效压缩至20小时。

每周四次,徐建锦要驾驶新能源车穿过栋川、弥兴、中山三镇。341户零售户分布在650公里的配送线上,过去油车时代,每次出车都要精打细算油耗。如今换装的电动货车不仅把能源成本压降60%,充满电跑完全程。

徐建锦准备出发。摄/蔡曼琦

晨光中,山路向前伸展,店家的手机屏幕适时亮起,追踪着货车的轨迹;徐建锦臂上的记录仪红灯闪烁,无声记录着送达的瞬间。曾经需要半小时的纸质签收,如今全面推广无纸化配送,山区彝寨的店主轻点手机即可完成“指尖收货”,节省的时间够他多跑两个村寨。

车厢里整齐排列的可循环使用的软塑周转箱,是徐建锦最得意的“老伙计”。这些单价43元的环保箱,用魔术贴替代胶带,历经四年风雨仍坚固如初。“每天回收整理,每只软塑箱一年可流转180余次。”

五年间,徐建锦的行车里程表累积了16万公里。但最让他骄傲的,是配送差错率几乎为零。“以前觉得物流就是力气活,现在才知道这是门科技学问。”这个对智能化操作曾经感到头皮发麻的“门外汉”,如今能熟练操作智能调度系统,还会给新员工讲解环保箱的“三次折叠法”。

暮色渐沉时,徐建锦完成最后一单配送。返程路上,他打开车载音响,民谣旋律伴着电机低鸣在山谷回荡。徐建锦和他的伙伴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这条蜿蜒的山路上跑着。车轻了,路熟了,零售户们收货快了,后视镜里闪过回收箱的影子,里程表上的数字跳动着,记录着他们跑过的每一公里山路。(文/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元谋县分公司 朵丽娜)


0
上一篇: 全员皆兵除隐患 安全生产筑防线
下一篇:江西婺源烟草:上门办证解民忧 暖心服务获点赞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