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经研讲堂 >> 浏览文章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2025-07-30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邓晓军 邹静   加入收藏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不仅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还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列为重大改革任务之一,并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等改革举措。这为推动金融创新、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可以看出,金融创新驱动有望成为撬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关键杠杆。金融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并借助数字化、普惠化等先进手段,有效弥合城乡金融服务鸿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然而,县域层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产品服务创新滞后等多重挑战,制约了金融创新潜能的充分释放。因此,深入探索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城乡融合的良性协同机制,能够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指依托金融领域的理念、工具、模式与服务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县域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金融创新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开发适配性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应用前沿技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金融模式的桎梏,借助数字化赋能、普惠化下沉、绿色化转型等路径,着力破解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

 

多维驱动与特色优势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具有以下7个维度的特色优势: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畅通要素流动。金融创新突破了传统金融地域与服务限制,利用数字平台高效匹配城乡资金供需,引导城市资本下沉农村,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优化组合,助力城乡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布局优化。

二是深化普惠金融,赋能农村经济。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普惠金融显著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通过小额信贷、特色农业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元化工具,有效缓解“三农”融资约束,助力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多元化和农民增收。

三是提升数字效能,弥合服务鸿沟。依托移动支付、区块链、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数字金融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这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加高效,缩小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差距,推动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均等化。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支撑生态宜居。金融创新中的绿色金融通过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工具,为农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开发及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融资,促进城乡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是激发县域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金融创新不仅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优化县域金融生态、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与整体市场竞争力,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六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其通过有效整合城乡金融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服务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资金与制度保障。

七是协同政策市场,形成驱动合力。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政策激励来营造金融创新的良好环境,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通过需求引导和资源配置推动金融创新的实施,三方协同放大金融创新的驱动效应。

 

关键场景与应用领域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活跃于以下5个关键场景领域:

一是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金融创新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产品期货期权等,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乡村旅游等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值化发展。

二是城乡产业协同与集群发展。金融创新运用科创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并购贷款等工具,支持县域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构建城乡融合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互补与价值链整合。

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金融创新借助数字金融平台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便利度,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四是城乡生态环境共保共治。金融创新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生态补偿融资、环境权益(如排污权、碳汇等)抵质押贷款等,支持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生态修复、国土绿化及可再生能源项目,促进城乡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五是基层治理与社区服务创新。金融创新通过探索社区基金、普惠金融服务站、数字化村务与金融结合等模式,支持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更新、公共服务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金融创新驱动的核心机制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主要依托以下4大核心机制:

一是要素配置优化机制,包括破局融资瓶颈与畅通要素循环两个方面。具体而言,金融创新突破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通过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推出,使得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资产进行抵押,获得发展资金。数字金融则通过移动支付、线上信贷等服务,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这些金融创新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可及性,降低了城乡要素流动的交易成本和信息壁垒,还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依据市场规律在城乡间高效配置与双向流动,优化整体经济布局。

二是产业协同升级机制,包括精准资金支持与数字赋能增效两个方面。具体而言,金融创新通过设立县域产业引导基金、提供科创贷款及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精准的资金支持,促进城乡产业链深度融合与价值提升。例如,农业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增强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此外,金融创新还通过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可追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和透明度。这种数字化金融创新不仅增强了城乡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还为县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服务与生态提升机制,包括普惠改善民生与绿色引领发展两个方面。具体而言,金融创新通过为农村地区提供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服务,助力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改善。例如,小额信贷为农民提供了创业和生产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农业保险则为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时提供了风险保障,增强了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此外,金融创新还支持城乡生态与绿色发展。例如,绿色信贷可以用于支持农村地区的植树造林、污水处理等生态保护项目,碳金融则通过碳交易市场,帮助农村地区减少碳排放,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支持县域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是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包括数据驱动精准服务和技术创新驱动金融普惠两方面。具体而言,数据驱动的精准金融服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分析城乡资金供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地区金融可获得性。例如,数字平台能够根据农户的生产、经营和信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降低金融风险,助力农村产业升级。其次,技术创新驱动的金融普惠通过区块链、移动支付等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门槛,扩大农村地区金融覆盖范围。例如,数字信贷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农村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经济协同发展。这些机制共同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深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深化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重点推进以下4个路径:

一是深耕普惠金融,筑牢乡村经济根基。首先,需要持续扩大小额信贷覆盖面与精准度,满足农户生产生活、小微经营主体创业资金需求;其次,需要创新开发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业收入保险等,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理赔效率,稳定农民收入预期;最后,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或合作社,为上下游主体提供便捷融资,提升产业链韧性与效率。通过普惠金融的深化,盘活农村资源,提升农民收入,逐步弥合城乡经济鸿沟。

二是深化数字赋能,促进城乡资源共享。首先,需要普及移动支付、数字账户,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便利性;其次,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发展线上信贷,实现农村客户融资“触手可及”;再次,需要探索区块链在农产品溯源、农村产权交易、供应链透明化中的应用,提升信任与效率;最后,需要通过数字平台提供多元化理财、保险等产品,助力农民财富保值增值。通过数字金融的广泛应用,实现城乡资源高效对接共享,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拓展绿色金融,引领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精准支持农村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生态修复、清洁能源项目;其次,需要探索林业碳汇、农业减排等项目的碳金融开发,帮助农民获得“生态红利”;再次,需要利用绿色债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等为县域大型绿色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融资;最后,需要支持绿色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绿色金融的创新不仅推动了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提升科技金融,缩小城乡服务差距。首先,通过数字信贷平台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小额、便捷的贷款支持,缓解融资难题。其次,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完善农村网络覆盖,为科技金融的普及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培训和宣传,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增强其对科技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力,减少“数字鸿沟”带来的服务差距。最后,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通过上述措施,有效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促进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征程上,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通过系统性的金融创新——深耕普惠、深化数字、拓展绿色,能够有效优化城乡要素配置,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守护绿水青山。未来,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与基础设施,确保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县域基础。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邓晓军

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邹静

编辑:马明


0
上一篇: 完善“三次分配”制度 夯实共同富裕基石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