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思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升级,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融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互联网+”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这也被认为是新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应当围绕“互联网+思政”的时代属性、影响因素和实践途径等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紧跟党和国家发展步伐,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深刻把握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这一时代属性。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和抓手,叠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属性和教育属性,缩小思政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减少职工群众对于传统思想政治说教式教育的心理阻抗,提升“传播覆盖率”和“信息抵达率”,体现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交互共享、开放自由等特征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让思政工作“随时在线”,真正凝聚起网络社会正确价值观教育的群众基础。网络党建团建、网络理论宣讲、网络心理咨询、网络知识竞赛、网络舆情治理等丰富多彩的高效便捷式宣传方式使互联网的服务力、吸引力和成长力得到快速提升,切实拓展了思政工作的全面性、兼容性与应用性,对于思政工作的理念、手段、改革都是全方位的优化创新。
其次,全面总结新时代企业“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影响因素。从当前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基本情况来看,“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矛盾:一是供给内容的泛性与职工需求的精性之间的矛盾。伴随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更新迭代,网络思政工作成效越来越多地体现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量、传播率,而作为职工,日常上班已占用了大部分精力,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中更多需要的是精简、有针对性的内容。二是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与网络内容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网络空间高度开放和包容,表达主体构成复杂,内容形态迭代较快,容易产生一系列信息传播失范现象,且网络空间信息多元化、舆论多样化,各种价值观念互相交流、交锋和交融,对部分政治敏锐性较弱、政治鉴别力较差的基层职工的价值观念容易产生冲击。
最后,综上所述分析研判“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实践途径。要聚焦化解内在矛盾,不断守正创新,充分凸显时代性、政治性、人本性,着眼于培养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综合素质,深化以人为本体系研究、功能研究、专业研究,着力探索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融合共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进一步拓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对象。要消除当前企业思政工作中的“盲点”,力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工作实际之间的有机协同,引导职工做到以学促思、以学促改、以学促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路,开拓思政教育新格局、新模式,助推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安阳永安贺驼煤矿有限公司 侯瑞扬)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