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天峨的“官门古寨”

2024-02-18 来源:永州新闻网

天峨的“官门古寨”(上)

在广西天峨县下老乡圭里村“桂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北面的龙滩天湖,有个酷似“船型元宝(银锭)”的山堡,过去叫“官门寨”(布依话谐音)。据圭里村纳良寨老王公磊说,“官门寨”是个古村老寨,至于古老到什么程度,现存的老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每谈到“官门寨”,就会自然感觉到这个“古寨”很古色、很富裕、很官达、很仗义、更是很传奇。

古寨遗址

“古寨”是“王(皇)家”老寨

“官门寨”地形酷似“船型元宝”,四面环水,是被河水包围的山寨,全寨人均为“王氏”人家。原寨老公纞说:由于面积狭小,“官门寨”南北两面,最多容下30户人家,每边15户左右,明朝永乐时期最富,明末之前,不是“王家”人进不了“官门寨”,“官门寨”及附近村寨的人,有“非官即富,非富即匪”的说法。为了沾上“官门寨”的富贵之气,贵州、云南、四川以及广西百色等地的一些人来到“官门寨”周围扎营居住,有以联姻的形式住到“渡良村(今纳良老寨)”,有以做生意的名义住进“新店客栈集市(纳良小学遗址)”。

寨老印象中的“新店客栈集市”(网络图)

“新店客栈集市”原址

因战乱和天灾,“官门寨”后来流离解散。据80多岁寨老王公磊说:在他的记忆里,只有4户人家出得来,他家是其中之一,住到渡良,其中3户分别住到祥望、纳立和纳翁屯。之后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逃荒者来到“官门寨”附近居住,如今这里一起发展成为现在的纳良、纳良老寨、纳翁、纳立、祥望、八来六个屯,居住有壮、苗、布依、瑶、彝族等二十多个民族200多户人家,有黄、王、罗、毕、班、岑、欧、白、华、陆等43个姓氏的人们。

“古寨”有古色  

根据现今“古寨”遗址上散落的用具、房屋地基、城墙、古坟、瓦窑、古树、元宝等物件,以及寨老们记忆中的印象推测,古寨至少在元朝时期已经存在,明朝永乐年间得到很好发展,持续到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晚清逐渐衰落,直至民国初期解散消亡。

寨老印象中的古寨中心模样(网络图)

古寨的“古色”。在于建筑,寨子不大,约30户人家,南北两面背靠背望红水河支流——打劳河,望水布局,因地盘狭小,房屋大多是楼阁式建筑,以吊脚楼居多。91岁寨老娅纞说:以前古寨是脚不落泥的,寨上人能行走的地方全部是麻石,楼板大多是名贵的榉木,相当部分的楼阁是雕花楼,整个寨子就象个船型,在附近的山头遥望非常漂亮。

东北面眺望古寨的模样(网络图)

古寨的“古色”还在生活用具,从现存的石具看,古寨用具大多是石具和木具,水缸由长、宽1米多的石头雕刻而成,就算是洗脸盆都是石雕。寨老娅纞说,当时古寨的床、柜,甚至马鞍都是榉木制作,有几个“八抬大轿”都是用高档榉木雕制而成,用了好几代人。古寨解散后,寨上的麻石、名贵木料等古董古物被外地人一船一船地拉走。

古寨的“古坟”也让人陷入很多联想,祥望屯的王卜漫说:古寨附件有几座夫妻合葬的古坟,过去龙滩水电站还没有淹没前,下田地干活还经常路过坟头,龙滩淹没后,就被淹在水里了。在村民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一座半废的古坟前,墓碑和磊坟的石头依稀还看到许多花纹,文字痕迹已被刷平,已经没有人知道墓的主人是谁,从老化的墓碑上,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

古寨的“古树”和“古井”也很有故事,村民黄景仓说:过去古寨及附近有270年以上的大树有16棵,其中“官门寨”的头尾有三棵大榕树,连同现纳良老寨寨下的大榕树,被寓为当地的东西南北的“四大保护神”,分别是保田、保官、保水和保安。东面是保水、西面是保官、南面是保安、北面是保田,龙滩淹没前有几棵古树被移植到南宁石门森林公园成为参观古树,东面的“保水”就在其中。保安因河水淹没成了纳良寨上的一个根雕,唯有保官和保田目前还健在。为了传承和纪念保水,村民们在纳良屯打鲁河当阳林场山林脚下的“罗里山神庙”给它立了一个台,作为保护圭里村风调雨顺的山神。

村民王卜漫说:相对于“古树”,“古井”在“官门寨”名称不好,可能是“官门寨”四面都是河流、溪水,水源丰富,井水被忽视才出来捣蛋的。相传,在“官门寨”东面,现今的祥望屯头有个“古井”,井水貌似小孩“晨起”躺在床上拉尿的样子喷出来,凡是喝过这个井水的人大多变成“好色”,风流成性,使得村寨口舌很多,纠纷不断,甚至出了人命。

村民黄景仓说:天峨县三堡乡一个岑姓青年来到祥望,花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后因去当兵离开,他的一个朋友喝了这井水之后,见色起意霸占了他的老婆,岑姓青年回来后,念是朋友就想叫其还钱就算了,没想到朋友不但不还钱,还说岑姓老婆勾引他,恼怒之下,岑姓青年在半夜乘朋友洗脚时,拔壳手枪从泥巴墙眼向其描射,一枪毙命。人们为了不让古井再惹事生非,将一个铜盆盖住喷水的井口,将其埋入1米多深的地下,从此附近的村寨再也没有发生“见色起意”的风流事件。后来,人们在纳翁屯的红水河边的一个山脚下发现有水渗出,有人怀疑是“古井”水通过很长一段距离漫透出来的。

“古寨”很富裕  

“官门寨”的富裕程度,有“躺在银仓睡大觉“的说法,也有“凌云万亩茶,不如官门三仓银”的谚语。

相传,“官门寨”的富裕来源于物华天宝,周边有上千亩肥沃的水田,以及云贵高原大山沟壑形成的河流与红水河共同孕育的各种动植物,在离寨不到2公里的“新店客栈集市”(圭里村纳良小学旧址)就是这个聚财盆。“新店客栈集市”是桂黔边界的交易集市,是桂黔商人交易的中转站,有“北有边阳(贵州边阳古镇集市),南有新店”的说法。

清朝时期,云贵缺盐,两广缺布,云南和贵州要拿布匹换食盐,百色就是中转,“新店客栈集市”(当时属百色凌云县)处在红水河桂黔边界的特殊交通位置而形成。每天一大宗的布匹和食盐在此交易,商人们交易后,携带一袋袋银两住在客栈很不安全,而“新店客栈集市”又是南北通达,随时有匪。只有距集市不远的“官门寨”四面环水,匪入必须过河。于是,“官门寨”自然成为商人们护银的“银仓”(相当于银行)。 原寨老公纞说:当时“官门寨”没有粮仓,只有银仓,家家户户建设有体积大约40立方的银仓,有的甚至有两个,靠着租赁银仓,“官门寨”富可敌国。

“官门寨”的富裕,除了表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农家、生活用品之外,还有很多体现“官门寨”富裕的传说,“龙女婿”就是一种。据说,“官门寨”的人娶亲都是“八抬大桥”迎娶的,迎娶都是采用“龙女婿”,就是去认亲时,带去认亲的人,是本寨最帅最聪明的人,将新娘抬到寨子之后,真正的夫君就不是去认亲的那个人了,相貌、才智等和认亲时的人差别很大,甚至有些还可能是傻子,但新娘来到“官门寨”后,见到白花花的银子,就默认了,很少有人退婚。

“来到官门吞肥肉,回家勾吐炼猪油”是当时表现“官门寨”富裕的一句顺口溜。相传,“官门寨”附近的一些穷人家,没有油就到“官门寨”找肥肉吃,吃肉时将肥肉一口吞下,然后用水或者酒将其送下,吃胀一大肚子之后,回家游水过河时,到河中就勾着喉咙将全部肥肉吐进网袋,用河水冲洗干净后拿回家再炼油吃。

“重生三仓银子无处去,一斤大米不重生”,说的也是“官门寨”富豪的故事。有一年蝗灾,桂黔边界一带非常缺粮,大片人死于饥饿,在古寨达到“半步踩头颅”的惨象,当时“官门寨”的富豪王重生喊用三仓银子换一斤大米保命,结果还是有钱无处买,全家活活被饿死,至今一个后人都没有,饥饿的那一年,“官门寨”解散消亡。

“官门寨”的富裕一直影响至今,特别是在解放初期,从“官门寨”出来的家庭,有些还被划为“地主”,改革开放后,附近的一些村民还不断从寨子遗址里挖出好几缸袁大头等银元,一批又一批梦想发财的人们,到遗址上翻了又翻,直到现在都还有人企图用探测器进入遗址探索银元,搞得遗址面目全非,如今只剩下一些老城墙和破碎的物件。

 “古寨”助官达  

如果说“官门寨”的富裕来源物华天宝,那么“官门寨”的富裕和人来人往的人际关系,则是依附“官门寨”生活的人们,实现达官显贵的重要原因。原寨老公纞说:真正住在“官门寨”上的人,因生活富足,对做官不感兴趣,而是来到“官门寨”附近居住的外地人,因“官门寨”的资源优势而官运亨通。在他的记忆里,中国近代以来,就有好几个从“官门寨”走出去的官员。

贵州省罗甸县板庚乡的罗应龙,出生在晚清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社会混乱,许多人感到迷茫和无助。迷茫中,罗应龙的父母带着9岁的他慕名来到与“官门寨”有一河之隔的“交打”(“古寨”旁的状语地名)扎茅房居住,靠在茅房周边开荒生活。罗应龙从小读过私塾,算是个识字的人,在集市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懂了很多道理。当时“官门寨”和“新店客栈集市”都属于渡良村(今纳良老寨)管辖 ,保长是一个黄氏人,脾气暴躁,当地人称之为“识字不识义”的保长。渡良有一个规矩:凡是路过渡良门前的人,都必须下马敬神步行通过,否则,轻则掠财,重则问斩。为解决下马不敬神纠纷问题,黄保长经常闹出笑话,罗应龙在其中帮他解了不少围,被安排到集市做监市。罗应龙在集市上认识不少人,为老家罗甸县(当时叫罗斛厅)来集市做生意的人,给了很大帮助。1914年罗斛厅被废除,改为罗斛县,在乡贤们的推举下,罗应龙被推举为罗斛县知县(相当县长),负责打理罗斛县日常事务,成为中国近代“官门寨”第一个走出去的官员。

同样是从贵州走出来的甘司令(真名无人知晓),参加辛亥革命成功,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摘取,慕名来到“官门寨”,想拉一支队伍,继续支持孙中山任总统。1912—1920年八年间,在“官门寨”富豪王重生的支持下,成立地方独立的“新军司令”,后因袁世凯想复帝制,甘司令的新军被召加入凌云县作为讨袁队伍,支持广西独立。传说,甘司令到凌云后很快成为讨袁部队的将领,然后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到广州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民国38年左右,来自天峨县更新乡的峨乐游击总队队员黄平雄来到渡良,开展游击工作。遇到一个贵州的漂亮姑娘,不到几个月就和姑娘在这里成亲,结成革命伴侣。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黄平雄游击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很快就被提拔成为峨乐游击总队的总队长。解放后,这位游击队队长到天峨县城当了大官,纳良人都称他为“黄县长”,一直到退休,他才又回到祖籍更新老家。

据寨老娅央说:类似以上来到“官门寨”而官运亨通的外地人不少,还有到西林县当公安局长的岑荣景、到乐业县当粮食局长的王政安等等官员,他们靠着“官门寨”的资源实现官达人生。

“古寨”人义礼

或许是“海纳百川”,或许是“仓禀足而知礼节”,也或许是如传说中“官门寨”及附近几个村寨,东西南北有“四大保护神”——保田、保官、保水、保安的保佑。来到“官门寨”及附近居住的人大多变得仗义知礼,有不少在外是“匪头”来到这里就变“乖”了,成为保护地方平安的“功臣”。

91岁寨老娅纞说:公仲喜原来就是个“匪”,在贵州罗困老家是干过破人肚挖人肝的事情,桂黔边界一带听到公仲喜这个名字就毛孔竖立,因长期与地主豪绅作恶,被国民党政府兵追杀,来到渡良避难,被游击队发现抓获挂牌示众,按当时的规章是要就地处决的。游击队长黄平雄通过了解,公仲喜作恶大多是针对土豪劣绅,很少伤害群众,如此之人应该为我所用,不如留下他的性命,让他来做山寨的保卫工作。在黄队长的努力下,公仲喜得以活命,并愿意担当山寨的保卫责任。不久,有一股劫匪30多人,从贵州云里村乘船而上企图抢劫纳良,被公仲喜设计打得魂飞丧胆。其他各路劫匪听说山寨有魔头公仲喜保护,再也不敢来犯。山寨有了公仲喜,游击队们就可以安心往乐业方向开展游击工作,最终取得了解放。公仲喜因保寨有功,全家被移居到纳良,成为纳良屯群众的一份子。

类似公仲喜的情况还有“土皇”王合宪,王合宪长得五大三粗,全身长毛,在老家的时候,裸出胸膛挽起衣袖就把路人吓跑,上街买肉,摊主都主动一斤多给他二两,逛街想拿什么东西没有人不敢给,当地号称“土皇帝”。听说祥望有口“风流井”,他也想来风流一番,没想到刚到祥望,就见到一人被绑挂在屯头的树上,并被破肚示众,还听说被挂树上的人,肝被一伙人拿去炒吃了,吓得王合宪冒出冷汗。想不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王合宪在祥望屯不敢放肆,最多只会挽起裤脚漏出腿毛。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竟然在祥望老老实实地住了下来,专门干打击欺行霸市的事情,成为仗义知礼先进分子。据了解,类似王合宪这样来到“古寨”后弃恶从良的还有来自罗甸县羊里乡(今红水河镇)的王卜迈、乐业县马庄乡的罗兰吉等等。

天峨的“官门古寨”(下)                     

“官门古寨”位于桂黔红水河区域的天峨、南丹、乐业、罗甸、望谟、册亨六县核心区。据地方志记载,六县在殷商时期同为西南夷地,周朝时期同属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大部分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汉代至隋朝属牂牁郡,明清时期大部归泗城州(今凌云县)管辖,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古寨周边有上千亩肥沃的良田,云贵高原大山沟壑形成的河流与红水河共同孕育的动植物品种近千种,四面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靠大自然的施舍这里的人们不但创造很多传奇,还蕴藏着具大的文旅资源。

天峨县县志办原工作人员岑景生来到圭里村采风,爬到官门寨西面的山顶上眺望红水河,感叹说:“官门寨”周边的文旅风光是他一生见过最壮观最美丽的风景,目前天峨县境内无处可比,甚至大西南地区都无处可比。天峨县人大原副主任黄德飞长期在圭里村蹲点,称“纳良”有“吉祥三宝”,即有文化宝藏、生态宝库、交通宝地。

“古寨”是个“文化宝藏”

说“古寨”是个“文化宝藏”不是夸张。“古寨”遗址本身就是一个考古的之地,遗址上现存的城墙、石具以及周边的古坟、古树、用具,足以让考古学者们探究一年半载,更足以建设一个乡村古寨博物馆。

古寨民族文化很多情。由于是两省六县的聚集区,这里居住有壮、苗、布依、瑶、彝族等二十多个民族200多户人家,有黄、王、罗、毕、班、岑、欧、白、华、陆等43个姓氏的村民。多民族多姓氏使得这里的爱情很美很妙,风情很花很色,民情很淳很厚,是个典型的“三情三多”(爱情故事多、风情花样多、民情融合多)的村寨,是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质的特色村寨。就春节而言,不同民族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彩的春节风俗文化,如初一“出行”,初二“访友”,初三“收桌”,初四“敬神”,初五“相亲”,初六“放水”,初七“理田”,初八“净地”等等,直至十五,天天是习俗。为此,圭里村被评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和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村。

古寨的红色文化很精彩。这里是峨乐游击总队长黄平雄同志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演绎的爱情故事,凝成一股股革命力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游击战争,他的革命故事,给这里埋下深厚的红色文化。“古寨”向北不到40公里是位于望谟县的黔桂边委和革委会,1930年初,邓小平和韦拔群领导的革命队伍在广西举行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先后组建了红八军和红七军,在广西掀起了革命热潮。革命洪流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和残酷“围剿”,红军队伍战略向桂北转移,在黔桂边区的望谟县建立了黔桂边区委员会和边区革委会。红军要到黔桂边委和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有些需要经过凌云到“古寨”过河才能到达,一路上革命的火种在黔桂边界得以大面积传播。“古寨”向南20公里是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1930年初,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军七军军长张云逸分别率主力第一、二纵队3000多人挥师北上,到黔桂边区开展游击,10月26日,红七军和红八军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在乐业县城胜利会师。周边这些精彩的红色文化为“古寨”注入了深厚的红色元素。

古寨的人文故事也很传奇。或许是自然环境的塑造和山寨多样化的历史形成,“古寨”及周边村寨的人文故事很丰富很传奇。从人们印象中的罗知县到甘司令,从甘司令到黄县长,从黄县长到岑局长,从岑局长到老八路王龙珠等等,感觉是户户有传说,家家有人物,人人有故事,逢年过节,大家相聚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传奇,充满无限美妙的遐想。就拿从“官门寨”被抓作壮丁的王周前来说,据说他被抓壮丁后成为国民党兵,后进了台岛,每年若影若现地听到他的一些消息,每一个丝毫的消息都会引起当地群众的无限猜想,念念他的过去,猜想他的出去,感想他的现在,幻想他的未来。

“古寨”是个“生态宝库”

“古寨”是个“生态宝库”源于这里特殊的气候、秀丽的山水、绿色的森林以及丰富的动植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寨。相传,离古寨4公里的纳立屯是一个全封闭的深山老寨,解放前基本是与世隔绝,靠着大自然的生态宝库生存了几百年。因为特殊的生态宝库孕育,解放后的纳立人异常特别,像是有特异功能,显得特别智慧、特别能干、特别勇敢、特别超前。据说1968年,他们就开始分田到户,比1978 年家庭联产责任制提前10年分田。如今的纳立人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豪车,是“官门寨”周边最富裕的村寨。

“古寨”气候的特殊在于冬暖夏凉,可以避暑,即可以防寒,是个养生胜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在于位置处在云贵高原南麓,地形沟壑纵横,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其特点是热量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光照较足,无霜期长。气候变化随山地垂直差异明显。春季温和,暮春初夏雨多,盛夏晴热高温,秋季凉而不寒,冬季寒而不冷,严寒期很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25℃,1月平均气温9℃,极端最低气温4℃;7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36℃。平均气温年较差25℃。生长期年平均317天,无霜期年平均334天,最长340天,最短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81小时,年总辐射10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40天。年平均雨量130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800毫米,极端年最少降雨量600毫米。

“古寨”秀丽的山水在于地形地貌和境内综错的河溪水系。古寨地形多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势略为东南高,西北低,向红水河倾斜。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600—1000米,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300米。“古寨”四周先环水后环山,水系由四周的大山沟壑溪水,汇聚成河流入,由周边的纳良、八来、纳立、祥望等屯6条沟壑河溪汇聚而成,是由河水、溪流、湖泊共同构成的美丽水系。山脉东、西、南、北自上而下,由两条河流、四条溪流分隔自然形成八大山脉,将“古寨”围成一个聚宝盆,在东、西、南、北的山顶眺望“古寨”遗址,形似各种动物,说像什么就像什么,即壮观又秀丽。

“古寨”是巨大的森林宝库是源于这里原是国有圭里林场林区(今国有当阳林场圭里分场的原始森林核心区),是世界第二大电站龙滩水电站库区生态保护核心区。过去森林覆盖几乎到100%,直至今日也有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由于气候原因,地球上90%以上的树种在这里都可以生长,高覆盖的森林加上丰富的河溪水系,使得这里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60天,占全年比例的99%;境内的水资源丰富,水质常年保持I类标准;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2600个/立方厘米,空气特别清新,具有增强免疫抗菌力和康复治疗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大森林氧吧,是巴马世界长寿旅游胜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寨”周边丰富的动植物是食膳药膳的宝库。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这里植被种类繁多,山上自然生长有野草莓、甘果、黏果、野杨梅、野葡萄等上百种野果,光莓类野果都有十多种,《野果百科全书》上有的,在这里大部分可以找到。村民黄景仓说:70年代的时候,村里缺粮,全村靠挖山上的“淮山”就吃了半年,饿了上山就有野果吃。山上丰富的食物引来各种动物鸟类来到这里生栖,山上繁衍着许多野生动物,最常见的有野猪、野猫、穿山甲、竹鼠、刺猬等等。大山里还自然生长着许多名贵中草药材,如野生当归、鹿茸菌、鸡血藤、野生灵芝、百部、天苳等等这里都有。

“古寨”是完整的人与自然和合共生之地。深藏着老子《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境界,据91岁寨老娅纞说:除纳立屯人长期在森林与野兽居住外,困难时期,周边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十分简陋,住的是用竹木皮编织成块围成的竹房,每逢刮风下雨,山上的各类动物竟跑到竹房来躲雨取暖。特别是晚间的时候,床底下常常是野猪、野猫、竹鼠、甚至刺猬和蛇的栖生之地。奇怪的是大家朝夕共处,很少出现人兽相互伤害。后来有人发现牛粪具有很较强的粘合性,发明用牛粪抹披在竹编上和茅草周围可以防动物进入,也可以遮风挡雨,成了牛粪房,可没想到牛粪房引来更多动物,特别是冬天,经常有老蛇到房里取暖。过去,这里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厕所,都是到山上给大地“施肥”,但环境没有脏,原因是山上的动物会“清扫”干净,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建设水泥砖房,人类有了厕所等现代生活方式,才实现人和动物分离。

“古寨”是个“交通宝地”

“古寨”自古就是个交通中枢,民国前的“新店客栈集市”就是大东南与大西南的贸易中转站,是古代重要的商品交换之地。解放后,黔桂在距古寨不到10公里的红水河边建设羊里码头(如今的红水河镇),也是桂黔大宗产品贸易平台,广西大批木材,食盐等通过这里运往云、贵、川、渝等重大人口城市,如今位于古寨旁的圭里村更是天峨、南丹、乐业、罗甸、望谟、册亨六县交通中核心区。

从高速路网上看,有三条高速路会合侧身而过,往东到天峨县城是40分钟路程,往南到乐业县城是30分钟,往北到罗甸县城是40分钟,往西到望谟县城是50分钟,东西南北到两省六县交通都在1个小时交通圈。到省市城市贵阳2个小时,重庆3个半小时,南宁3个小时,百色2个小时。从下老乡和逻西乡下高速进入古寨有宽10米双向二级公路,车程10分钟左右。

从旅游集散的角度看,位置位于“天字号”旅游联盟核心区,东是世界最长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天桥”,西是望谟县最壮观的“天马山风景区”,北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天眼”,南是世界最大的乐业“天坑”。形成东跨“天桥”到“官门”,西登“天马”向“官门”,南穿“天坑”上“官门,北望“天眼”下“官门”的1小时内交通圈的旅游集散地格局。

从水路上看,从古寨下水,进入红水河,游艇可向东南到天峨、东兰、巴马、大化等顺水而下进广东,往西北可过望谟、乐业、册亨进入云南,沿线都是山河壮美,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古寨”复活的机遇与挑战

“门前梅柳烂春辉,闭妾深闺绣舞衣”,“古寨”存藏着巨大的文旅价值,群众期待复活。笔者近日在圭里村建到一份《广西官门寨生态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规划依托古寨文化和秀丽山水,打造“三寨十二景”的康养旅游胜地,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计划,这一计划如能得逞,这将是广西“天字号”旅游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天峨走出广西的桥头堡,更是广西竖在黔桂边界一个亮丽的窗口。针对这一战略,梳理“古寨”复活的机遇与挑战,感觉“古寨”走出深闺是指日可待的。

机遇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等等,是国家给予广西的定位,为广西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绿色发展,擦亮生态底色,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厚植绿色底蕴,筑牢生态屏障”这些是广西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确定的方向,开发广西官门寨生态景区和这些精神高度契合,是天峨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方向正确,道路光明。

连续5年的一号文件精神,配套《旅游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广西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广西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广西大健康老年旅游发展规划》《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乡村旅游+”行动的通知》《广西天峨县县城总体规划》《天峨县十四五旅游发展工作计划》《天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等法规文件,给广西官门寨生态景区开发提供足够的法律政策依据。

“古寨”所在的圭里村,全域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资源丰富。该村先后荣获“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广西特色民族村寨”“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村”等荣誉称号,是适宜旅游开发的人和环境。同时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周边旅游的成熟开发,为广西官门寨生态景区项目开发提供便利和借鉴,通过以旅游、文化、生态农业等产业相融合,建设种养、休闲养生旅游基地开发官门寨生态景区,将有效提升天峨县的旅游形象,对天峨县全域旅游发展落到实处发挥重要作用。

挑战方面,天峨县属于边远山区,干部群众旅游开发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对乡村旅游价值意识的认识,目前群众还存在端起金饭碗到外地讨饭的情况。其次,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缺乏生态系统意识,个别存在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三是旅游人才短缺,80%的青年到外地打工谋生,这是天峨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瓶颈。四是天峨财力有限,旅游开发需求大量资金,仅靠天峨县的财力难以促成,需要从上到下各级政府的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完)

(作者:欧建雍,系广西高端智库首批专家,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五个女博士”特别赞助支持贺岁微电影《饺子上天》
下一篇:58同城“开工季”整新活,矩阵式“直播带岗”满足多元求职需求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