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共创“戚”彩社区

2024-11-22 来源:永州新闻网

  桌上摆着一张居民身份证,青年志愿者刘海波正拿着智能手机帮助一位老人注册反诈骗APP——这是今年戚墅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日常一幕。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打造“741”兵团志愿服务队,7支半职业化志愿总队,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各社区成立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通过加强管理、增加培训等方式,让志愿服务更加制度化、专业

  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组建专业服务队伍。

  “我们志愿者团队之所以能如此团结,要归功于社区的大力支持。”72岁的花苑社区百花艺术团成员是惠娟表示,每当社区有文艺表演需求,团队成员总是争先恐后地参与。一年中,这支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演出队伍要举办超过100场节目,尤其在节日前的旺季,几乎每周都有演出,但团队成员从不感到疲惫,反而对社区的“特别照顾”心存感激。

  “我们社区建设了各种活动空间,不仅满足了居民的不同需求,也为志愿者服务项目提供了硬件支持。”花苑社区的朱琴说,社区内老年协会自发组织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将闲置空间开放给艺术团和书画协会作为练习场地,爱好者们聚集在社区,自发形成了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像花苑社区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一样,在戚墅堰街道志愿者服务团中,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各展所长,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青春少年,大家齐心协力,服务在志愿第一线。街道还打造了“红领之家”志愿服务基地、初心馆、小红馆、廉心亭、共享客厅等群众身边的“志愿驿站”,加强对怡情书画院、小花手工坊等本地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扶持,举办了127场公益性爱心义卖、心理咨询、联谊互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多方群众参与,为志愿者团队注入了专业与活力。

  根据社区现状,巧妙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除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各社区的不同现实状况也为基层志愿服务增添了新的动能。

  “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再看广告乱买东西了!”站北社区80岁的孤寡老人居方正,今年又添置了大件物品,上门探望的志愿者陈爱林在“教育”他时,他却一点也不担心:多年来,居方正的退休金都交给社区保管,每月只领取生活费,避免了乱花钱。“这是曹书记的号码,我记下来了。”这位轻度智残的老人一脸认真地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10年前,这位花钱大手大脚的老人还背负着一大笔债务,生活十分艰难;10年后,在社区“红管家”的帮助下,老人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还盈余近7万元,家中也添置了许多家电家具。住在附近的志愿者陈爱林已经照顾他8年了。“我们社区老年人口比例高,其中特扶家庭也多。”站北社区书记曹玉介绍,自2017年起,社区成立了“心相伴”服务队,提供家政、理发、微心愿等志愿服务,经常组织老人开展社区活动,让特扶老人在生活上感到幸福,在精神上不感到孤独。

  与站北社区隔河相望的圩墩社区,由于新市民住户众多,如何让新市民住户及其子女快速了解常州、融入戚墅堰,成为圩墩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最关心的问题。自2023年起,圩墩社区试点三方联动,让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打成一片”,同时在社区内优化禁毒教育基地、安全体验馆、反邪教教育基地等区域,欢迎辖区青少年进馆参观,同时鼓励社区学生以“社区小管家”的身份参与外来青少年志愿服务计划,提升外来青少年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一年多的时间里,有100多名社区及周边学校学生在社区内展示了关于垃圾分类、志愿队伍建设、基层治理等议题的模拟提案,以小小主人翁的身份共同参与到家园建设中。

  扩大五社联动,营造青春氛围。

  “刘哥,我遇到了难题。”今年暑假,河苑社区青少年志愿队的队长王泽宇面临了一系列挑战。社区内潢河支浜沿岸的居民习惯在公共绿地上种植蔬菜、堆放杂物,这不仅破坏了环境的美观,还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引起了邻里间的不满。小王尝试与带头种植的长者沟通,却屡次遭遇拒绝。

  “处理事情需要策略,千万别着急。”社区党总支书记方雷邀请了老兵志愿队的退伍老兵刘海波与小王结成对子。刘海波与小王一同上门,这对“河小兵”志愿者组合通过情感与道理的结合,成功化解了这一矛盾。

  社区青少年与志愿者通过结对合作,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这样的搭档模式在河苑社区不仅扩展了“741”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也让“五社联动”的志愿服务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场就位于我们幼儿园旁边,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农场的轮胎创作绘画,与种植的居民一起认识各种蔬菜,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同时也加深了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他们对此非常喜爱。”跨过社区内河,10月24日上午,河苑社区“全龄益角 耕新一代”志愿服务体验项目——“合苑知耕农场”正式开园,来自常州经开区宛沿河幼儿园园长钱小丽在现场感叹,这块曾经无人管理的沿河荒地,经过河苑社区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被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许多青少年志愿者在假期期间参与其中,见证了废土变金的改变,成就感满满。

  河苑社区的工作人员宋丽丽向我们透露,社区社工利用微信群发布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并预先组织有意愿参与的青少年,将他们编入不同的志愿服务小组。根据青少年的年龄、行为特点以及群体特征,社区精心策划并安排了各种活动。他们运用个别沟通、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和集体活动等多种手段,成功地将活跃在网上的青少年转化为积极参与线下志愿服务的力量。例如,社区开展的“平安一夏”活动,吸引了42名青少年与185位高龄老人结成对子,陪伴他们阅读报纸、交流心得,这不仅培养了青少年吃苦耐劳和热心公益的品质,还使得微信群的成员数量从大约136人激增至近914人。近年来,社区中有三位退伍军人——00后的姚天皓、90后的刘海波和刘建——成为了这群社区青年志愿者的领军人物。现在,每当社区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充满热情的青少年总是迅速报名参加,有时还会带着其他社区的同学和朋友一同来支援。(常戚轩)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上海宝冶《低碳环保氢基竖炉快速建造技术》被评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
下一篇:坚定品质和幸福商业模式,永辉“学习胖东来”西安第二店开业

经济智库